文化小康建设增强农民获得感

2019年02月18日 15:21    来源:新华网    白宛松

  近年来,吉林省蛟河市在文化扶贫方面再出新举措,趟出新路子, 2月11日,笔者来到吉林省蛟河市文化馆进行参观学习,在与文化馆馆长田宇先生交流时了解到,蛟河市各类文艺团体和文艺爱好者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的重要指示精神,并与本市精准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开展了文化惠农直通车等一系列活动,极大丰富了乡村及偏远贫困地区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下乡暖人心

  据田馆长介绍,1月17日,由蛟河市文广新局、文化馆精心组织的“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红色文艺轻骑兵”文化志愿服务小分队走进省级贫困村——蛟河市乌林朝鲜族乡高家村以及所属中鲜屯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系列活动,为村民写春联、送福字、拍摄全家福,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使命。受到当地村民的热烈欢迎。

  田馆长说:“此次拍摄全家福活动的摄影师全部是来自黑土地的农民摄影师,因为村民在与工作人员交流时多多少少有点放不开,采用农民摄影师,他们之间都是老乡,语言沟通上没有距离感。”

  田馆长还向笔者展示了活动当天的影像记录,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春联内容丰富多彩,有祈盼喜庆祥和的、有表达爱国情怀的,副副体现了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企盼和心愿。农民朋友们也都个个眉开眼笑,喜上眉梢,选取了各自心仪的春联。

  山沟沟里飞出了“文化人”

  从田馆长的描述中笔者还认识了一批特殊的摄影师,他们来自黑土地,活跃在田间地头,利用农闲时节记录农村风情风貌,用农民独特的视角描绘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景象。

  田馆长谈到,以齐双、李志成为代表的农民摄影师,其中6位已经成为国家级会员,并多次在历届农业农村部和中国文联举办的全国农民摄影大展中取得好成绩,其中一次在吉林省共获得的14个奖项中,有13项被本市农民摄影师斩获。田馆长还说,齐双最初的工作是电影放映员,由于在工作中受到熏陶,开始从事艺术摄影创作。李志成是木匠出身,也是因为对摄影艺术的热爱,目前正逐步转型参与到当地旅游景点的打造与方案设计工作中,他们还积极参与当地扶贫下乡送文化活动,每逢春节免费为贫困村的村民拍照,并送去春联、年历海报等慰问品。

  张晓英、蔡艳文也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因为对文学的热爱结为夫妻,张晓英擅长写诗歌,蔡艳文擅长写小说,他们经营了一家小型食杂店,一边务农一边进行文学创作。他们的作品深受邻里乡亲的喜爱,很多同村及邻村老乡都自发和夫妇俩学起了写作。

  田馆长表示,村民们有着对文学炙热的喜爱之心,但他们却缺少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因为对于农民来说,想在省级、国家级平台发表作品有一定困难。他说,在这种情况下,张晓英、蔡艳文夫妇联系到市文化宣传部门,市文化馆在了解情况后,积极给予帮助,在各方协助下他们终于创办了属于农民自己的报纸,农民们亲切地称它为“屯报”。

  老乡们写好的作品会请张晓英夫妇俩帮助改稿,然后经市文化馆核校、审定后印刷成报。从此,村里的文学爱好者们有了自己的文学传阅与交流平台。老乡的小康生活,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丰富,更是精神文化层面的充盈。文化扶贫的目的就是要注重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精准扶贫,我们在路上。物质扶贫与文化扶贫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让扶贫不只有速度,更要有温度。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刘园香 )

文化小康建设增强农民获得感

2019-02-18 15:21 来源:新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