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文化消费持续走高

2019年01月30日 13:40    来源:深圳特区报    张锐

  “啥是佩奇?”如今已成为了一个几乎人尽皆知的问题。这部《小猪佩奇过大年》的电影宣传片,早在一周前就刷遍了朋友圈。伴随着片中老大爷吆喝的这一嗓子,人们恍然发现,春节电影贺岁档又要到了。年根已至,如今对于越来越洋气的中国人来说,“吃点啥”、“穿些啥”早已不是办年货时考虑的大问题了,“看点啥”、“玩点啥”才是人们更愿意花心思筹划的新潮流。伴随着火热的“佩奇之问”,春节文化消费市场的形成和繁荣发展,正在将春节这一传统民俗文化衍生出巨大的生命力。

  看电影已成“合家欢”标配

  在春节,全家人出动看场轻轻松松的电影,成为了现在更多家庭欣然接受的春节休闲方式。物质条件的大幅提升和越来越便捷而智能的生活方式,大大缓解了家庭中因筹备年饭和招待亲朋所耗费的精力和体力,春节假期越来越回归到“团聚”和“放松”的本质,而不是节日对人的捆绑。

  随着全国院线建设和银幕数量的增加,尤其是二三线城市银幕数量的猛增,加之影片资源的极大丰富,春节看贺岁电影已经成为新年俗。贺岁档一直被视为目前国内最完善、竞争最为激烈、票房产出能力最高、消费能力最强的电影档期,不少大片竞相选择在此档期内上映。大片的扎堆也导致了贺岁档的日期一提再提,从原来11月底到次年春节假期结束,延伸至2月底3月初,并横跨圣诞、元旦、春节、情人节、元宵节多个节日,跨度达八九十天。

  据资料记载,贺岁片最早起源并流行于香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每到岁末,香港演艺圈内的一些明星都会自发地凑到一起,不计片酬地拍几部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影片献给观众。这些影片大多以“恭喜发财”、“家有喜事”、“福禄寿喜”等象征吉祥如意的词来命名,“喜剧题材+著名影星扎堆”这两点也成为了贺岁档电影的标配。

  从猫眼电影数据近两年的统计来看,看电影过大年的“年俗”已极具规模。2017年春节期间,共有《西游伏妖篇》《大闹天竺》《功夫瑜伽》《乘风破浪》《熊出没5:奇幻空间》5部电影“参战”。春节7天假期内,票房突破33.57亿元,同比增长8.7%,总观影人数为8854.63万人次,同比增长4.5%。2018年春节7天内,全国票房突破57亿元,全月票房突破100亿元,影片类型也“打破传统”,《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捉妖记2》《西游记女儿国》《熊出没·变形记》等多种题材百花齐放。一时间,中国电影市场成为全球电影行业瞩目的焦点,《洛杉矶时报》评价:“中国春节一周的票房达到9.46亿美元,这是世界纪录。单日票房突破2亿美元,是世界纪录。单日观影人次超3000万次,是世界纪录。单片单日白天场票房高达8500万美元,还是世界纪录。”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贺岁档的电影质量参差不齐,且众口难调,但人们的热情依旧不减,其原因也不乏图个乐呵、看个热闹的休闲心态。相比花费不小、耗力耗时的旅游,去影院观影的成本低、时间可选,一家人在舒适的影院里感受个把小时的试听刺激,何乐而不为。

  “网上看剧”也新潮

  在电影票房一路高涨的同时,春节期间播出的电视剧的表现却并未给各大卫视带来开门红。拿2018年春节来说,《谈判官》《恋爱先生》《一路繁花相送》《和平饭店》虽然霸占收视前列,但相比当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爆款”,其表现就略显一般了。

  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在电视剧春节档却悄悄生发,那就是在春节期间越发热闹的网剧市场。同样以2018年看,由唐人影视出品的古装玄幻剧《柜中美人》上线五天,播放量1.4亿;东北F4也在《乡村爱情10》中开启了象牙山的爆笑生活;高颜值偶像剧《无法拥抱的你2》上线3天,播放量超3.5亿。这些剧的体量和格调虽无法和那些“大剧”相比,但在春节期间,轻松愉快、侠骨柔情、日常搞笑、青春甜蜜的各类网剧却足以弥补这个阶段市场上的题材空缺,现今网剧虽说还有不少上升空间,但网剧对演员选择各具特色、内容类型诉求分明,每一种组合都意在正中目标观众下怀,赢得了圈层式欢呼。

  此外,春节假期对于不少繁忙的上班族而言,正是一个弥补那些平日无暇观看的剧集的好时候。据了解,不少人就是在2018年的春节,才有时间一口气看完了2017年的爆款网剧《白夜追凶》和《无证之罪》。时下不少电视剧采取台网共播的形式,意味着分屏时代伴随着分众化时代一起来袭,观剧趣味的不同、观剧工具的多样化、移动技术的成熟化,让玩转各种移动终端的人们实现了随时随地在手机、平板电脑看电视剧,或将网络独播电视剧投屏在观影体验更好的大尺寸电视机上。“看网剧”和“网上看剧”成为了时下年轻人主动选择的新年俗。

  “买买买”为文化内涵消费

  在充满传统文化内涵的春节,当人们摆脱了集中精力在几天内改善物质生活的状态,当人们开始关注更高层次的文化需求,过春节的中国人还有兴趣“买买买”吗?当然!只是当时代内涵发生变化,传统节日的消费,开始受到商品文化内涵的影响。

  生肖纪念币是一个带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收藏体系,从2003年由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第一枚贺岁生肖《羊》年精制流通纪念币,每年发行一枚,到2014年,第一套生肖纪念币已经完整发行。以中国人民喜爱的题材,精湛的铸造工艺和设计,相对稀少的发行数量,成为流通纪念币板块中的精品。不仅仅是货币爱好者,不少普通家庭也十分愿意在开启新一年之时,珍重收藏下一枚纪念币,寄托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此外,对于集邮爱好者而言,生肖特种邮票是新春必备收藏品。2017年是丁酉鸡年,因“鸡”谐音是“吉”,有吉祥、吉利的寓意深得人们喜爱。2018年戊戌年特种邮票设计者为曾参加国徽设计的艺术家周令钊,《戊戌年》狗年生肖邮票在深圳举行首发仪式。今年,《乙亥年》特种邮票1套2枚,图案名称分别为:肥猪旺福、五福齐聚,全套邮票面值2.4元,另发行小本票1本,售价12元。从1980年开始至今,我国已经连续40年发行生肖邮票,小小邮票虽并不价值千金,但这种收藏,本就具备了记录个人成长和时代变迁的特殊意义。

  除此之外,最近人气高涨的“故宫博物院文创旗舰店”、“故宫淘宝 来自故宫的礼物”纷纷在春节前推出了十分适宜节日氛围的春联、手账笔记本、宫廷点心、窗花静电贴等春节文创商品,富有传统意蕴和现代实用性的设计,加上亲民的价格,让款款商品销量少则数千,多则上万。

  辞旧迎新岁,新年新过法。伴随着全社会对文化的日益重视,文化的符号属性日益凸显。春节的新年俗,已渐渐成为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的价值载体。可叹人们如今越来越乐于为年节的文化内涵消费,心思越花越巧了。(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锐)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冬阳 )

春节文化消费持续走高

2019-01-30 13:40 来源:深圳特区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