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需综合施策

2018年10月24日 09:27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网    邵志媛

  原标题: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需综合施策

  2018年,中国经济依旧围绕防控风险、脱虚向实持续发力,然而实体企业融资现状却并不乐观,中小企业融资仍是老大难问题。

  近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主持召开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会议强调,必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必须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突出困难,采取精准有效措施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融资难仍是中小企业发展“桎梏”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发源地。

  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历来就有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是融资难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长期的一个矛盾,既有银行部门的信贷投向偏好,也有中小企业自身的弱点问题。”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中财-鹏元地方财政投融资研究所执行所长温来成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造成民营企业流动性困难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是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我国的信贷市场存在一定的所有制歧视或者流动性分层,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由于存在政府隐性担保,相比民营企业收益风险比更高,更受金融机构青睐。今年以来,去杠杆和严监管对影子银行业务的打击,导致金融市场的结构性信用紧缩,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下降,弱信用资质主体的民营企业受到了更大冲击,再融资和资金链压力加大。另一方面是民营企业发展模式问题。2008年之后,大量民营企业依靠过度加杠杆、过度举债进行盲目的多元化扩张。这种激进的扩张对企业的资金链造成较大压力,导致资产负债率较高。随着去杠杆的深化,杠杆率高企的企业将无法通过银行信贷和发债等方式融资,只能大量消耗自有资金,企业现金流承压,进而导致债务偿付危机。”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道。

  其实,为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近期以来相关政策频发。当前政策的焦点在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推动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变。

  但从刚刚公布的9月经济金融数据来看,新增社会融资规模2.21万亿,扣除7400亿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之后,社会融资规模1.47万亿,同比少增5000亿元;社融增速继续下降,新旧两种统计口径的社融存量增速环比降低0.2和0.4个百分点;企业新增贷款7000亿,同比多增2000多亿元,但主要来自于短贷和票据融资,新增票据融资1743亿,信贷冲量特征依然凸显;中长期贷款新增4000亿,同比少增1000亿,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企业负担较重,信贷需求疲弱。此外,表外非标融资继续萎缩,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合计减少2900亿,同比少增6800亿。

  “可以看出,金融机构风险偏好和金融市场融资功能尚未得到恢复,流动性仍难以有效传导到民营企业。”吴琦指出。

  综合施策全面为企业解难

  会议强调,必须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必须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突出困难,采取精准有效措施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必须按照责任分工和时间表,继续抓好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重点任务落实。必须进一步深化研究在减轻税费负担、解决融资难题、完善环保治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具体而言,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显然需要合力。

  首先小微企业应从自身发力。

  温来成指出,中小企业在提供就业岗位,调整经济结构,扩大消费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小企业今后发展中要重视科技进步、提高管理水平,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

  有分析也称,中小企业应坚持聚焦主业、打造优势、以质取胜、规范经营、勇于创新,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这是内因和内功,也是关键因素。

  另外,政策方面,综合施策至关重要,实现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统筹协调。

  “首先,财税政策要进一步发力,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其次,稳健货币政策要保持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继续优化流动性的投向和结构,注重货币政策的传导和疏通,重点扶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手抓。最后,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营商环境,切实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推动民营企业改变经营理念,规范经营管理,从规模扩张型向内涵效益型转变,推动技术创新,切实提升核心竞争力。”吴琦指出。

  温来成也指出,政府在政策上要继续落实现有的优惠政策,利用政策性担保、财政补贴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向产品有市场、掌握核心技术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缓解融资难的问题。

  另外,作为资金提供方,银行的作用也需要重视。

  银保监会首次发布的普惠金融白皮书数据表明,截至2017年末,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0.74万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73.1%。增速虽然很可观,绝对量看却仍有大幅提升空间。

  吴琦指出,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说,应改革内部考核和服务机制,提升对小微信贷的供给意愿和能力。产品服务方面,应对创新内部激励和考核机制,调动分支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积极性。综合考虑民营企业的营业收入和融资额度,对客户进行细分,提高风险定价能力,创新担保抵押方式,打造差异化产品体系。为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提供投行服务,支持其通过上市、发债、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融资。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民营企业的信贷审批效率。减少融资附加收费,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风险防控方面,应构建匹配民营企业风险特征的审批机制和风险控制手段,提高对民营企业进行资质审核和资产评估的严谨性和可靠性,建立贷后管理与授信审批的联动机制,强化贷后激励约束考核。绩效考核方面,应对民营企业贷款的不良率实行差异化考核,适当提高其不良贷款容忍度。弱化对普惠金融事业部门单一指标的考核,注重对民营企业金融业务整体收益的考核。”吴琦补充说。

  总之,在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方面,需要政策和企业两个方面的共同努力,要让中小企业切实感受到负担减轻和融资便利。实现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增强经济长期竞争力。(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需综合施策

2018-10-24 09:27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