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走出去” 侨胞来助力

2018年10月17日 08:3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李嘉宝

  原标题:文化“走出去” 侨胞来助力(侨界关注)

  

    9月24日,“天涯共此时·彩云南歌舞晚会”在开罗中国文化中心演出大厅隆重上演。图为云南文化艺术团演员表演少数民族舞蹈。  新华社记者 孟 涛摄

  每逢传统节日、国庆日、建交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充满中华文化韵味的庆祝活动总会在海外蓬勃开展,持续多日。在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海外华侨华人从未缺席。

  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身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其中,既有旅居海外数十年的老侨领,也有充满活力的侨界新生代。他们讲述了自己与中华文化的不同情缘,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建言献策。  

  感情:眷恋并喜爱

  最近,在开罗学习、生活的中国姑娘穆姝丹异常忙碌。在不久前开罗的“彩云南”中秋歌舞晚会中,她身着云南民族服装,担任阿拉伯语主持人,与来自云南文化艺术团的演员们一起,为当地民众和华侨华人奉献了一场精彩的中华文化盛宴。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她又在为第二届“唱响埃及”华语歌曲大奖赛的筹备工作奔忙。穆姝丹表示,“能够参与中埃间的文化交流活动,为传播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从9月6日至9月28日,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天涯共此时”系列活动陆续开展。琵琶名曲赏析、中秋主题音乐会、紫砂文化艺术展交流会……一项项充满中国韵味的活动给俄罗斯华侨华人青年联合会会长吴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经常会举办类似的文化活动,相关信息会以中、俄文双语在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发布。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报名参加。在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亲密接触中一解乡愁。”

  “2017年,中国和巴拿马正式建交,为中巴文化交流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旅居巴拿马近30年、担任巴拿马华商总会会长的黄伟文由衷感慨,“万众期待的大型舞台剧——《遇见大运河》的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几天前,黄伟文发布的一条朋友圈预告了一场即将亮相巴拿马的盛大演出。作为此次演出的组织者之一,他兴致勃勃地分享了《遇见大运河》在世界各地掀起的“中国旋风”。

  对生活在海外的华侨华人来说,中华文化寄托着他们抹不去的乡愁。每一个动人的故事背后,都有一份对祖(籍)国沉甸甸的深情。

  角色:传承与传播

  从历史看,华侨华人始终是中华民族根系中跨洋越海的特殊分支,连接着中国与世界,既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又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我担心一个中国面孔的孩子不会说中文,更担心他们忘记自己的中国根。”在德国华侨华人联合会主席李阿平看来,文化传承必须从学习语言开始。为了让孩子有学习中文的语言环境,1995年,她和几位家长开始筹办华文学校。

  “文化没有国界,最能使人放下戒备。”谈起华文教育的发展现状,李阿平感触颇深。“通过参与我们华文学校举办的一些中国文化活动,一些德国人也开始对汉语感兴趣。还有一些德国人受到子女学习中文的影响,开始主动了解中国。他们对华人的态度也越来越友好”。李阿平认为,以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能够使华侨华人在异乡找到知音,也能使当地民众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华人群体。

  “自2014年来到埃及后,我参与了许多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的活动。”穆姝丹说,“这些活动不仅吸引当地人,也吸引很多华侨华人前来围观。很多当地中资企业也会参与并进行资助。在距离祖(籍)国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华侨华人聚集起来感受中国文化,让我感受到海外游子对祖(籍)国的眷恋,也增强了我把中华文化之美传播出去的信心。”

  吴昊认为,对生活在海外的“华二代”“华三代”来说,通过多种方式了解中华文化非常重要。“不能只通过父母介绍,而要多看、多体验,亲自参与相关活动,才能真正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

  使命:桥梁和纽带

  从2001年起,邱金莲就开始在毛里求斯教授中文。现在,她还在当地一家广播电台担任中文频道的播音员,并在一家华文媒体从事政治新闻的翻译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我发现有些外国学生和国外媒体对中国存在一些误解,有些甚至是常识性错误。他们并非都是对中国有敌意,而是对中国缺乏了解。”邱金莲说,“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摆出事实,耐心地与他们交流,努力消除他们的误会。我逐渐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不仅仅是教中文,还需要通过实际行动使更多人了解我们的语言文化,了解中国的发展状况及政策立场。”

  正如邱金莲所说,生活在海外的华侨华人肩负着传播中华文化、维护中国良好形象的重要使命。

  “融入主流社会、赢得当地民众的认可非常重要。”李阿平讲述曾与德国朋友一起庆祝农历中国新年的经历时坦言道。她还提出,“中国的汉字书法、传统武术、杂技等文化元素在海外粉丝很多。侨团要主动联络主流社会,积极向所在国民众弘扬中华文化,同时注重提高侨领的素质,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黄伟文还提出,官方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民间机构的积极参与应相辅相成。“我们之前举办的一些文化交流活动,得到了中巴两国文化部门、大使馆的全力支持,达到了预期效果,对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大有裨益”。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文化“走出去” 侨胞来助力

2018-10-17 08:3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