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基地提升的文旅融合之道

2018年09月22日 08:20    来源:中国文化报    靳斌

  原标题:影视基地提升的文旅融合之道

  目前,我国的影视基地真正特色鲜明、个性突出、商业模式清晰完整、能够在运营上实现良性循环的只占少数。

  从营利渠道来分析,影视基地的收入来源大致由几部分构成:场地、设备租金、人员佣金,商业配套服务营收和门票收入。对于形成完整产业链条的影视基地而言,还包括项目策划、广告宣发、衍生品开发等收入,甚至部分高端服务的收入,如投融资服务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交易的服务回报。然而,多数的影视基地还只是处于初级的场地出租阶段,剧组、游客数量有限,经营难以为继。

  尽管大多数影视基地回报率较低,但依然令许多投资方趋之若鹜,其中,与文旅捆绑的地产开发成为激发其投资冲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不同用途的土地,政府的土地出让金价格相差巨大。房地产、商业、娱乐用地的出让金价格远远高于文化教育用地,在一些地区出于招商引资等方面考虑还会将土地出让金部分返还给开发商。在土地政策收紧的背景下,建设用地获取的难度越来越大。于是,一些地产商借助影视IP进行地产布局。对于这些投资商来说,尽管影视拍摄场景的建设投入巨大,但以发展文化旅游用途取得建设用地的成本低廉,即使作为影视的主体产业亏损,但商业配套、房地产的盈利已足够将其抵消。由于目前我国对于文化产业园的商业配套占比、体量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客观上为地产商假文化之名进行地产开发提供了可乘之机。此类项目开发只是将“影视”作为包装与噱头,与真正意义上的以影视作品摄制为核心功能的影视基地建设相去甚远。

  一些影视基地的建设缘起于某部影视作品的拍摄,即为拍一部电影而建一座城。此类基地如果在规划设计阶段就能够在选址、建设标准等方面与旅游目的地建设紧密结合,那么,在日后的运营中将会发挥持久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竞争力。然而,由于影视拍摄所需要的场景建设标准与古建筑复原的施工标准之间差异巨大、成本悬殊,因此,粗陋鄙俗、细节失当的伪古建筑在此类基地中也就屡见不鲜,这将直接影响到日后游客的观感与体验以及所拍摄的影视剧质量。同时,旅游目的地的建设要综合考虑项目的地理位置、区位交通、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等因素。此外,在此拍摄的影视作品的好评度、影响力也会成为决定剧组和游客是否问津的直接依据。因此,巨大的投入、投资方和政府的美好愿景能否最终实现,是以上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电影本身具有奇观性、探秘性和明星效应,而搭建的场景、街区、宫殿、建筑群等又具有较强的观赏性与体验性,这为发展旅游业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内涵,而与旅游业的深度结合,影视基地也将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做好影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是影视基地发展、提升的重要途径。

  基于此,在影视基地的建设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注重规划。在建设之前进行周密的规划布局,通盘考虑影视拍摄的主要功能与旅游发展的长远目标,长短结合、远近统筹,在筹划阶段就将影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二是要做强本业。对于影视基地而言,影视文化应成为其主打产业。这既是其文化特色所在,更是其未来发展安身立命的根本。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自身定位,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延伸产业链条,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三是要做好内容。无论是拍摄基地、影视小镇,还是影视文化旅游目的地,必须保证建设质量过硬,依托的影视作品具有持久影响力。由此而形成高标准的旅游产品才能具有强烈的竞争力。

  四是做好品牌的文化涵咏与商业营销。品牌的形成是一个文化因子不断注入与积累的过程。影视基地要注重与所在地的本土文化、传统文化的结合,并且要持久发力、经年沉淀,从而形成特色鲜明的品牌。同时,也要进行商业上的战略布局,综合运用营销手段,将文化资源真正演化为文化资本。

  因此,影视基地的建设,要将文化与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文化来提供内涵与品牌,通过旅游来搭建平台、进行产品的外化,成为消费的活力源泉。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影视基地提升的文旅融合之道

2018-09-22 08:20 来源:中国文化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