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学研究专家:解密唐诗流传千年的歧互传误

2018年09月06日 08:46    来源:文汇报    李婷

  原标题:我们是否真正读懂了唐诗? 唐代文学研究专家陈尚君新作解密唐诗流传千年的歧互传误

  在中国,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几首唐诗,很多望子成龙的父母在孩子牙牙学语时就教他们背唐诗。近年来,伴随着一系列诗词类节目的热播,更是掀起了学唐诗的热潮。然而,我们现在所读的唐诗都是真的唐诗吗?它们的艺术性如何?我们是否读懂了?

  唐代文学研究专家陈尚君,多年来以老吏断案般的严酷考证清理明代以来累叠的唐诗文本。他发现:唐诗流传千年,歧互传误的情况非常严重。比如,李白《静夜思》的通行文本是经过明代李攀龙修改的;《登鹳雀楼》几乎可以确认不是王之涣所写;“清明时节雨纷纷”到南宋才出现,作者缺名,也难说是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唐诗求是》汇集了陈尚君多年在重编全唐诗及其研究过程中的重大创获,似乎在询问今天的读者:我们是否真正读懂了唐诗?

  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并非最初的文本面貌

  陈尚君在书中指出,今人所见唐诗文本,一般引用康熙朝编定的《全唐诗》。这部九百卷的大书,由十位江南在籍翰林用一年半时间编完。《全唐诗》虽然带动了其后三百年的唐诗研究,但成书仓促,对所收录的唐诗未充分考证鉴别。据日本学者平冈武夫《唐代的诗篇》的统计:《全唐诗》收诗为49403首1555句。迄今发现的该书以外的唐五代佚诗,已经超过8000首;而该书已收诗中,误收唐以前和宋以后的诗,已知超过1200首;分别见于两人或更多人名下之互见诗,据统计有6800首。至于作者小传之缺误,诗歌录文之讹误,更是所在多有,不胜枚举。

  以“姑苏城外寒山寺”这篇为例,现在一般认为题目是《枫桥夜泊》,但该诗最早记录的《中兴间气集》之武进费氏影宋本,题目是《夜宿松江》。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在保存孟集初貌的宋本中的题目是《春晚绝句》。

  这些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历代研究不可谓不多,尚且如此。一般作品和其作者的传误情况更为严重。比如花蕊夫人,《全唐诗》收录花蕊宫词 156首,其中伪作近60首。

  后世诗歌流传中,题目是变动最多的部分。许多诗歌最早见于史书、笔记、诗话的本事记录中,并没有题目,明清编录总集时,为了称引的方便,分别代为拟写题目。譬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由明代杨慎拟题。此类改题、拟题的诗作,在全部唐诗中大约占五分之一以上,而半数以上的唐诗都会有几个繁简不同或内容有差异的诗题。

  据考证,唐诗的传误,在唐诗写成并流布社会后就开始了。陈尚君认为,一首诗存在大量异文,或有完整残缺的记录,原因很复杂。必须考虑作者本人修改和作者诗意重复的因素。杜甫说“新诗改罢自长吟”,何尝不是所有诗人的写照。杜牧《张好好诗》真迹和《樊川文集》收录本的文字差异,并非流传造成,应该是真迹和他写给外甥裴延翰并编入文集的文本的差异。即便率性作诗的李白,也可找到确切本人改诗,乃至将原诗改得几乎完全不同的记录。至于作者本人之诗意重复,原因在于才情有限而应酬不断。“就此而言,杜甫在人生困境中大量写诗,句意很少重复,实在难得。”

  备受推崇的李白《静夜思》,唐宋时几乎无人称赞

  而撇开真伪,我们所常见的是艺术性最好的唐诗吗?陈尚君表示,诗歌艺术之优劣高下,见仁见智,但唐宋人和明清人阅读兴趣已经有很大不同却是不争的事实。

  比如,如今备受推崇的李白 《静夜思》,唐宋时几乎无人称赞,那时更欣赏的是他的 《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时人认为,相较 《静夜思》的直奔主题、晓畅明白, 《玉阶怨》则朦胧精致,晶莹富丽,对环境之渲染、对情绪的表达,意境高雅,让人想象无穷。而陈子昂的代表作,唐宋人推重的是 《感遇》和 《蓟丘览古》, “前不见古人”到明末方被提出。

  至于诗意的理解,也是今时不同往日。譬如,今天很少人理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的主旨是伤春。韩翃 《寒食》中的“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如今不少人认为具有讽刺意味。其实,此诗曾获德宗皇帝赞赏,是很高妙的颂德。

  “阅读唐诗,应该理解唐诗为何而作,诗人要在诗里表达什么。”陈尚君说,中国诗歌的主流传统,是表达诗人对国家社会的强烈责任,唐诗也是如此。李白、杜甫的胸襟气象,自是不必多言。即便平和如孟浩然,他的 《晩泊浔阳望庐山》: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也是力度十足,感情充沛,将对庐山的礼敬,对慧远大师的向往,强烈写出,末句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更是余味悠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冬阳 )

唐代文学研究专家:解密唐诗流传千年的歧互传误

2018-09-06 08:46 来源:文汇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