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夹击之下共享KTV将何去何从?

2018年08月29日 09:53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网    陶娅洁

  原标题:内外夹击之下共享KTV将何去何从?

  一个好的互联网项目,最关键的是重新进行资源的合理有效分配与共享。共享KTV若要持续发展,则需要通过优化软件、硬件体验,提升服务质量,转变商业模式,才能走出烧钱的困局。

  和娃娃机、VR体验馆并列,共享KTV已经成为了当今商场的三大标配之一,年轻人的新宠。

  2016年,这种起源于日本的新型KTV形式被中国企业引进,逐渐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流行。由于占地面积小,且可以24小时随时使用,又没有服务员等特定人工成本,所以共享KTV在刚流行之初,就受到了创业者的追捧,资本方的青睐。

  目前共享KTV市场已经出现了很多玩家,规模比较大的有被唱吧投资千万的咪哒miniK、被友宝全资收购的友唱M-Bar。除此之外,各大VOD(视频点播)厂商也开创了自己的共享KTV品牌,比如雷石的WOW屋、星网视易的多唱K吧等。共享KTV一时间成了继共享单车、无人货架之后,另一个火暴的共享创业项目。

  不过,在共享KTV火暴的背后也充满了争议。有市场人士质疑共享KTV的前景,认为共享KTV在不久的将来,会和共享单车一样,迎来一轮洗牌期。

  争议

  来自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线下迷你KTV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1.8亿元,较2016年增长92.7%;2018年线下迷你KTV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至70.1亿元,增长率达120.4%。

  尽管如此,共享KTV真的能赚钱吗?

  先算算共享KTV的成本。据网上流传的一张共享KTV收入成本对比表显示,单台共享KTV的成本投入在6万至7万元左右。其中包含硬件采购费、运费、安装费、地租、维修费电费等费用。并且在投入运营后,每台机器每年还要缴纳接近2400元的音乐版权费。

  而在收入方面,最直接的模式就是唱歌收费。对共享KTV而言,有按单曲收费和按时间收费两种模式,其中以按时间收费为多。共享KTV一般提供20元/15分钟、35元/30分钟、60元/1小时三种选择。

  其实共享KTV没想象中赚钱。共享KTV创业者周先生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他在北京某商场投放的几台共享KTV,平均每台每天只能产生几十块的收入,甚至都不能覆盖租金。

  有分析指出,不同区域对于迷你KTV的收益影响很大,中心区域明显会比其他区域收益高,机器放在一楼,会比放在其他楼层收益高一些。放在扶梯或通道旁,也会比其他地方略好。但具体放在什么位置,还需要和商场方面进行协商。

  记者走访了北京三里屯和中央公园广场两个商区,在其商场综合体内均有共享KTV投放。然而,这些共享KTV基本处于空置状态,唱歌的人寥寥无几。

  “一般来说,共享KTV在周末生意比较好。尽管共享KTV均已经进驻各大商场,但有些地区的使用率却令人堪忧。更多时候,它们承担的是顾客们逛累后的小憩功能。”周先生感叹,别看共享KTV随处可见,其实能做到持续盈利的,也不过只有10%。

  困境

  李女士喜欢唱KTV,前阵子她去体验了共享KTV。“我唱了半小时就花费近40元,和传统KTV相比,共享KTV并不便宜。”她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道。

  价格不低的共享KTV有没有给用户提供良好的体验呢?

  有分析指出,共享KTV并不能隔离隐私。在三面玻璃的环境中,消费者的行为举止都可以被外面的人看见,因此消费者并不能纵情歌唱。其次,共享KTV的硬件设备、软件服务也为人所诟病。不少消费者表示,共享KTV所谓按专业录音棚标准配置的设备,音效表现却不如传统KTV,录音质量糟糕,并且存在触屏不灵敏的问题;在软件方面,则存在点歌曲目少等问题。雪上加霜的是,共享KTV难以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有网友表示,很多人去KTV的目的就是社交,可是共享KTV的环境和场地并不符合社交场景,这会大大降低用户的体验。

  除了性价比不高、体验也难言良好之外,共享KTV头上还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即激烈的外部竞争。

  共享KTV的天花板并不高,一套影音系统、一个触摸屏、两副耳机和两个话筒,这些设备装在一个透明的盒子里,一个迷你的共享KTV就诞生了。较低的竞争门槛让共享KTV模式可以被大量复制、投放,这意味着,很多共享KTV企业随时会被淘汰。

  未来

  受到内外夹击的共享KTV将何去何从?

  有分析认为,共享KTV的走红源于人们对新鲜事物的追捧,但要想走到最后,共享KTV仍有很多“坎”要迈。

  缺乏核心竞争力是阻碍共享KTV发展的最大桎梏。有分析指出,一个好的互联网项目,最关键的是重新进行资源的合理有效分配与共享。共享KTV若要持续发展,则需要通过优化软件、硬件体验,提升服务质量,转变商业模式,才能走出烧钱的困局。

  其实,在互联网浪潮中不乏共享KTV的共享新概念,如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健身仓、共享雨伞。在潮起潮落之间,许多共享产品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他们有的经营不善,有的资金链断裂,有的甚至无声无息从我们身边消失……

  一个共享产品从产生到成为行业模范,最短可能只需要几周时间,无数创业项目都希望在资本大潮中分得一杯羹。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些项目能一直火下去。像共享雨伞、睡眠仓、健身房这些概念,也就只停留在口头,连落地都很难。很显然,共享经济的市场已经开始洗牌、清场。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应该谨慎思考烧钱和盈利的关系,通过烧钱获客、搭建护城河是必要的,但是无止境的烧钱是难以维系的。与其不停烧钱,不如多思考怎么赚钱。对于投资方来说,应逐渐回归理性,不是所有猪到了风口都会飞。如此,才能终结共享领域的烧钱困局。(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内外夹击之下共享KTV将何去何从?

2018-08-29 09:53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