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未来在中国 中国未来优秀交响乐在哪里

2018年08月24日 09:13    来源:文汇报    黄启哲

  原标题:委约海内外优秀作曲家、挖掘新生力量、创新合作模式,新时代交响乐的新课题是——古典音乐未来在中国,中国未来优秀交响乐在哪里

  随着中国古典乐迷数量的不断增多,不少西方指挥大师感叹 “古典音乐的未来在中国”。然而,中国未来优秀的交响乐在哪里?如何创作好 “新时代的交响乐”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也成为广大听众的期待。

  有专家分析认为,一方面,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中国交响乐创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各地交响乐团动作频频:上海交响乐团已委约青年作曲家赵麟创作 “致敬新时代——英雄的梦想”、筹办 “中华创世神话”主题音乐会;四川交响乐团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创作推出了大型交响组曲;此前,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则委约奥地利籍印度裔作曲家维杰·乌帕德亚雅,以 “一带一路”为主题创作了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在奥地利维也纳上演。另一方面,虽作品不少,但离“高峰”还有距离。要用交响乐这一艺术语言,站在国际艺坛创作出高峰之作,需要我们的艺术创作者拥有饱满的激情,运用精湛的专业技术,呈现丰富的艺术想像,树立起作品伟大的意义。唯有付出艰辛的努力,我们才能创作出中华民族新时代优秀的交响作品。

  新时代需要交响乐,交响乐也应有新时代面貌的伟大立意

  梳理历史,上海是古典音乐演出创作和人才培养的重镇。中国首个交响乐团和第一所音乐学院均诞生在上海。时至今日, 《梁祝》 《良宵》 《红旗颂》 《长征交响曲》《春节序曲》等一批诞生在上海的作品,仍是上演频率最高的经典,可以说上海在中国近代音乐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具有重要历史地位。

  前辈作品的反复上演,印证着经典的历久弥新,也折射出当下经得起时代打量的创作不多。中国的交响乐团如今频频出击世界一流音乐节,可演出的仍是 《梁祝》 《良宵》等半个世纪以前的作品。面对大众对交响乐需求日益增长和审美水平不断提高的新时代,讲述 “中国故事”、面向国内外乐迷的新时代交响乐创作变得迫在眉睫。

  新时代需要交响乐,交响乐也应有新时代的面貌。有专家指出,曾有一段时期交响乐创作更多地思考作品的创新性、学术性与探索性,有人将展示技术性与可听性、国际乐坛接受与展示民族元素看作是截然不同的创作方向。不久前《天地人和》音乐会将作曲家朱践耳的作品梳理上演,引发业界思考。指挥家陈燮阳认为,朱践耳的作品既有高超技术与创新探索,同时又兼顾民族性,单从这一点来说就值得青年创作者借鉴。

  多种模式拓宽新时代中国交响乐的国际影响力

  历史给予艺术家丰富的创作素材,人民给了艺术家抒写的冲动。去年,上海交响乐团委约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作曲家叶小纲创作的《敦煌》亮相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式。年底,他以中国故事为主题的交响组曲《咏·别》又将以新的面貌在沪上演。而谈到最近在创作的《英雄》时,叶小纲这样说:“我们每一个为了中华民族复兴长期努力、不懈奋斗的中国人都是英雄。”

  青年创作者同样在中国故事的沃土上笔耕不辍。由龚天鹏创作、反映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的大型交响合唱《启航》为去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揭幕。而在交响乐“致敬新时代——英雄的梦想”中,赵麟将选用陕北民歌元素,展现和赞颂英雄人物、英雄人民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入新时代的壮举。

  在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看来,谱写新时代的交响乐,同样也要注重国际传播和影响力。今年上海交响乐团将以不同形式委约一批聚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比如委约美国青年作曲家安迪·秋保创作《功夫协奏曲》,以海外音乐家的视角讲述中国故事;与国际音乐机构联合委约作曲家陈其钢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悲喜同源》;而“中华创世神话”主题音乐会上将演绎的作品,则出自在国际乐坛有一定知名度,且有中国传统题材作品创作经验的几位作曲家。“在新的时代里,背负着‘音乐创作再出发’的使命与重担,理应努力推出更多精品之作。”周平说。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冬阳 )

古典音乐未来在中国 中国未来优秀交响乐在哪里

2018-08-24 09:13 来源:文汇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