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非遗乌铜走银破传承之困:从"个体户"到"文化企业"

2018年08月08日 11:01    来源:昆明日报    吴洁 通讯员杨丽芬

  原标题:敢于创新 昆明乌铜走银破解传承之困

  非遗绝技从“个体户”到“文化企业”

  

  金大师研创中心。 记者吴洁摄

  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由乌铜走银第六代唯一传承人金永才创办的乌铜走银博物馆和传习馆已成为官渡古镇的一道独特风景,慕名而来的客商、游客往来不断。7月30日下午,带着老父亲和女儿到官渡古镇游玩的李青专程寻来,想要一睹非遗绝技的真容。顺着云秀路来到官渡古镇附近一栋米白色的房子前,推开玻璃门进入,没看到几件手工艺品,只听得旁边房间里传来机器打磨的声音,李青小心翼翼地询问:“这里是乌铜走银博物馆吗?”一位穿棕黄色格子衬衫的女士从工作台前走过来告诉李青,这里是“金大师研创中心”,过几天才正式开放,博物馆在旁边。

  酝酿了两年,乌铜走银传习馆创始人之一丁大为在去年10月租下了官渡古镇280多平方米的一间临街铺面开始设计装修。“8月3日研创中心正式挂牌运营,这里就是今后云南乌铜走银文化产业公司的研发设计中心,也许是云南的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吧。”丁大为这么给“金大师研创中心”定位。

  一张桌子的改变

  丁大为说,研创中心是传习馆的升级,在传习馆以师带徒为核心的闭环式运作模式下建立一个更开放的平台,集研发、创新、设计、产品开发为一体。几天前,丁大为刚刚送走了来自德国的设计师团队。 想要把乌铜走银这项传统技艺传承下去,必须依靠人才创新、品牌创新和科技创新,“我们已经完成了从家庭作坊到企业的第一步转型,接下来要做的是向现代化企业的转型,研创中心是一个起点。”

  “金大师研创中心”经过近半年时间的装修才开始试运行。工作台是丁大为专程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习回来设计的,灯具也是定做的。丁大为的师兄弟们做活的地方一改传统的格局和装饰,按工序不同分成不同的隔间,每一个隔间都定做了统一样式的工作台,不同的只是工具。

  除了在外观上改变了传统手工艺工作区间的环境,研创中心还增加了一个“财务岗”,在工作间门口设置了一张桌子,这张桌子是各种进出账目的“闸口”。“有了专业的财务才知道账是怎么算的,过去以为100元买来的东西200元卖出去赚了100元,实际上还亏了呢。”丁大为说,在家庭式手工作坊时代甚至是开了门店以后,很多成本都没有计算进去,请了专业的财务才了解到,一家规范的企业运作有很多讲究。“这张桌子就是我们改变的一个标志。”丁大为很有信心地说。

  从排斥到学习

  出生于1980年的丁大为,在刚走进社会的前10年里走了一条和很多“80后”一样的道路。大学毕业后在邮政系统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从来不曾想过会和手工技艺打上交道。2009年辞职的时候,丁大为任职昆明市官渡区邮政局小板桥支局局长。“当时,我刚结婚,老岳父做乌铜走银,需要人帮忙,可妻子对这方面不感兴趣。说实话,我当时对这方面也毫无兴趣,甚至一无所知。”丁大为口中的老岳父就是乌铜走银第六代唯一传承人金永才。

  “我们手艺人赶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时代。”回忆起过往10多年的创业历程,丁大为感叹自己是幸运的。入行不久,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半个多小时宣传乌铜走银技术,让这项濒临失传的技艺名声大振,有关部门还专门为乌铜走银技艺开设了网站。借着这股东风,也为了更好地传扬乌铜走银工艺,2010年8月18日,丁大为和家人创办了云南乌铜走银文化产业公司,成立了乌铜走银传习馆。随后,又建起了乌铜走银博物馆。到2012年,乌铜走银的销售额从几十万元卖到了几百万元。近几年来,稳定的销售额为传习馆、博物馆的运营提供了保障,也为培养更多的传承技艺人才提供了支撑。

  尽管企业化运作逐渐走上了轨道,但在丁大为心中对创新一开始是抵触的。“创新还怎么保留原汁原味的传统呢?”丁大为记得,在官渡区科信局的工作人员第一次上门走访时,一心扑在传统文化研究上的他对科技、创新一点儿都不感冒,“做手工艺的跟科技有什么关系?”

  随着公司业务的拓展,一些来自沿海地区的客户和朋友的建议,让丁大为开始重新思考公司的发展方向。每天雷打不动阅读报纸、收看新闻的岳父金永才在与丁大为交流时也谈到,要把技艺传承下去还得走现代化的企业经营思路。“什么股权、融资都不懂啊。”于是,丁大为开始四处打听和寻找各类课程。2015年至2017年,公司先后花了近80万元,把包括丁大为在内的管理人员、营销人员送到北京、上海培训,学习财务知识和企业战略。

  在丁大为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生涯规划晋升通道图”。丁大为说:“这就是我们学以致用的内容之一。”同时,公司还聘请了专业的财务人员。近期,在官渡区科信局的牵线搭桥下,丁大为计划和云南滇创科技孵化器合作,为公司发展谋划一系列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目前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发明专利的申请。

  “过去,我岳父下班回家做点东西卖卖,开的是家庭作坊,是个体户。后来我们租了店面,还是个体户。再后来成立了公司,不再是个体户了,现在我们的目标是做现代化的企业。”丁大为的目标是,在2020年,完成现代化企业的建设。不过,在转型期,中小企业难免还是会遇到融资难、成本高等问题,特别是像乌铜走银这种传统手工艺,稳定的人才队伍是发展的关键。丁大为有一个梦想,就是公司发展了,要让师兄弟们都有一份对得起自己手艺的薪酬。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昆明非遗乌铜走银破传承之困:从"个体户"到"文化企业"

2018-08-08 11:01 来源:昆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