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严肃”“活泼”可兼得

2018年08月03日 08:33    来源:中国文化报   

  原标题:红色旅游“严肃”“活泼”可兼得

  日前印发的《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的意见》让红色旅游进一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这种关注,一方面源于当前火热开展的红色旅游业和显而易见的政府重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游客对提升当前红色旅游质量的迫切期待。

  新需求对红色旅游提出了新课题。数据显示,当前红色旅游的主体人群已经从“银发族”变为平均年龄28岁的群体,并且青少年群体占比越来越高。他们有着年轻、学历高、思维活跃等特点,他们对历史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旅游体验的要求都更高,对自驾游、沉浸式游览等新方式已经“司空见惯”。

  这要求红色旅游坚持“严肃”和“活泼”并重。

  红色旅游是有其固有特点的。红色旅游的核心资源不是自然景色,不是名胜古迹,而是千千万万革命前辈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遗产。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全国革命专题博物馆和纪念馆808家、登记革命旧址、遗址33315处,抗战文物3000多处,长征文物1600多处……这些数字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我们应当珍而重之,工作不能有丝毫懈怠。

  红色旅游首重教育职能,要让游客通过参加红色旅游真正感受革命历史文化,领略革命历史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这就要求红色旅游坚持“严肃”,避免低俗、庸俗、恶俗现象的发生。有些红色景区对党史、军史的描述趋于“戏说”,对革命先辈的逸闻趣事偏向“演义”,存在套路化、娱乐化、庸俗化倾向,导致游客的严重不满,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了不好的引导;某红色景区有游客换上日军、伪军服装嬉笑拍照,某红色景区有身着红军服装的受训干部衣冠不整,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这些管理单位的缺位、失位,不仅是疏于管理的问题,也是思想走偏的表现。

  时代的发展和游客的变化,要求我们“寓教于乐”。互动性、趣味性等已经成为对红色旅游客观的要求。有的红色景区片面追求景区建设的“高大上”,动辄新建规模巨大的展馆,却缺乏文物和内涵,甚至将展板作为主体;有的红色景区旅游产品单一,导致“一张桌子一张凳,两块床板一盏灯,游客进门就转身”……这和当前旅游界的各种新方式、新动态相比,显然是不够的,是不能满足游客需求的。

  业界存在的这些问题,有的是惯性导致的老问题,有的是无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期待的矛盾。新时代要求红色旅游业有新认识,有新作为。

  “严肃”能确保红色旅游不跑偏,推进对红色文物的保护、对红色精神的传承,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活泼”可以提高红色旅游的质量,让游客更好地体验革命历史文化,避免红色旅游陷入形式主义,也可以对整个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助力。

  坚持“严肃”“活泼”并不难。厘清历史事实,将讲解词的学术性提高,严谨度加强,并不难;加强对红色文物的挖掘、保护、利用,推出更多更好的展览,也不难;加强景区管理,塑造良好的氛围,还是不难。同样的,引入新型展陈方式,开拓业务类型等,也有着国内外诸多先进经验可供借鉴。难的只是要让有关部门切实提高主观能动性,增强业务素质,收到实效。

  湖南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为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设计了不同主题的修身课程,将研学旅行打造为景区的品牌项目;贵州遵义会议纪念馆与外省区市合作开办青年文创设计、扶贫等活动,让纪念馆不仅仅是参观地;上海采用沉浸式体验的方式,让游客化身“情报人员”进入毛泽东旧居、蔡元培故居等寻找“接头暗号”;云南将大理、丽江等知名旅游地和红色旅游景区结合,丰富了旅游线路、提高了游客兴趣……这些探索已经颇具效果,也说明“严肃”和“活泼”可以兼得。

  红色旅游在国民教育、乡村振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其效果也正日益显现。在新时代,用“严肃”保证红色旅游发挥正确的引导、教化作用,以“活泼”提高红色旅游的效果,让红色旅游深入人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同样可以期待。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红色旅游“严肃”“活泼”可兼得

2018-08-03 08:33 来源:中国文化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