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邡市红白镇:从矿业到旅游的转型路

2018年05月10日 11:15    来源:四川日报    雷倢 北京日报记者白波

  原标题:一座小镇 从矿业到旅游的转型路

  

  什邡市北京小学学生在课堂做习题。 北京日报记者白波摄

  蓥华山的怀抱中,一栋栋灰瓦白墙的川西建筑高低错落,灾后恢复重建的红白小学里传出孩子们的笑声。红白镇,这个在龙门山脉上原址重建的小镇,在春雨中尽显生机。

  5月9日,“川”越十年·全国党报党端联合采访组走进什邡发现,曾经的矿业小镇——红白镇,已变成一座旅游小镇。

  不仅红白镇。在什邡,十年间,以前受灾严重的几个乡镇,不仅建了新房子,更添了新特色。

  做“减法”关停境内煤矿

  开车从什邡市区出发,沿着北京大道,40分钟左右,就到了红白镇。镇机关办公楼里,一堂关于农家乐经营理念的培训课程正在进行中。“震后,我们关停了许多矿场,引入两家公司,做起了旅游业。”该镇党委委员赖兵介绍。

  红白镇曾是什邡有名的矿产小镇。地震前,这里有5座煤矿、1座磷矿、1个水泥厂和花岗岩开采厂。镇上不少居民都在矿上打工。

  2008年,红白镇在地震中受损严重。当时,红白镇的金河磷矿开采期只剩不到10年。重建中,红白镇决定转型发展,关停境内所有煤矿。

  煤矿没了,居民的收入哪儿来?通过灾后恢复重建,红白镇到青牛沱、通溪河景区和蓥华山高山景区的道路通了。依托红峡谷生态走廊,红白镇还引进公司,做起了漂流项目。

  近几年,一到夏季,成德绵地区自驾游客纷纷前往红白镇避暑。赖兵介绍,近几年,6月到8月的每个周末红白镇都吸引近10万人次游客前来。

  游客来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地震前,村民王邦兵在煤矿上打工,一年收入约3万元。地震后,煤矿停了,他家的房子也没了。经过灾后恢复重建,王邦兵的农家乐开业了,“有70多个床位,到了旺季,房间提前一周就订满了。现在,每年收入有10多万元。”

  不仅王邦兵。据介绍,灾后恢复重建时,这里多数居民的房屋都预留了门店,做旅游接待。赖兵介绍,现在红白镇上有120多户农家乐,400多人从事旅游业。

  做“加法”打造“带不走”的产业

  类似的转变还有很多。师古镇红豆村、元石镇箭台村,原来的两个烟草种植村,如今,一个成为了婚俗特色村,一个正成为雪茄小镇的核心区。

  地震中,红豆村95%的房屋受损。在援建方看来,除了修房子,灾后恢复重建还要留给当地一个“带不走”的产业。

  红豆树代表爱情。几次“脑力碰撞”后,援建方和红豆村决定将红豆村从传统农业村转变为婚俗特色村。

  随着一场集体婚礼和几次相亲活动,这里名声渐长,游客渐增。

  村民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据介绍,如今红豆村有3家大型农家乐,一年能办大大小小近200场婚礼。不少村民还把红豆加工成饰品进行售卖。去年,红豆村人均收入达17600元。

  箭台村也在地震中遭受重创。借什邡提出打造雪茄小镇的契机,元石镇将把箭台村的一户大型农家乐改为雪茄庄园。

  朱家桥村挖掘当地人文资源、下院村重点打造猕猴桃和大棚蔬菜花卉产业……经过灾后恢复重建的12个村,村村有特色产业。

  现场

  在北京,这所学校有“兄弟”

  “这里是什邡市北京小学书香校园心暖花开读书频道……”5月9日,早上6点半,什邡市北京小学副校长高军向往常一样打开手机微信,把自己录制的阅读材料逐个发到家长微信群里。

  这是什邡市北京小学“好习惯文化”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高军介绍,“好习惯文化”是2009年该校从北京的酒仙桥中心小学学习借鉴来的。经过多年实践,这已发展成北京小学的品牌特色。

  什邡市北京小学原名什邡市方亭四小。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该校校舍严重受损。之后,在北京市委统战部、工商联、非公经济人士捐助下,启动异地重建。

  新校被定名为什邡市北京小学,成为什邡震后4个名称中带“北京”元素的建设项目之一。

  2009年11月,重建新校开学两个月后,什邡市北京小学与北京的北京小学结缘,组成“智力援建结对学校”。多年来,两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展开了密切交流合作。

  2016年,什邡市北京小学的数学教师刘辉和3名同事一起,到北京的北京小学学习。短短半个月,刘辉“深受触动”,“不少困扰我多年的问题一下找到了答案。”

  据介绍,目前什邡市北京小学已有近20名青年骨干教师赴北京的北京小学跟岗学习。他们和那里的资深教师结为“师徒”,随时请教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同时,北京的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特级教师吉亚春等十多名教师也曾来什邡市北京小学举办讲座、上示范课,指导当地的教学工作。

  什邡市北京小学教职工对千里之外的那所同名学校有一个独特的称呼——首都北京小学。问起缘由,高军骄傲地说:“因为我们也是北京小学,两所学校是‘兄弟’,一个在首都,一个在什邡。虽然相距千里,但有着无比深厚的情谊!”

  人物

  山区群众健康的“守护神”

  十年前的5月12日,就在赖世鹏快步走出家门的那一刻,地震发生了。

  当时,赖世鹏是什邡市红白镇卫生院的副院长。看到镇上的建筑顷刻间倒下,他第一时间想到了学校,“这时,学生可能是最危险的。”

  赶到学校后,赖世鹏就冲进教室准备救人。当时,建筑碎片被余震晃得一直往下掉。不幸,他的腿被砸中了。但赖世鹏顾不上那么多,和其他人一起先后从废墟中救出了4名孩子。就在赖世鹏体力不支、几乎要撑不住的时候,他在废墟最底部发现了自己已经奄奄一息的儿子。将儿子交给同事后,赖世鹏立刻回到卫生院。

  “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红白镇上千人遇难。当天,该镇卫生院院长因护士节去了什邡市区,所以组织救治伤员的重任落在了赖世鹏一人肩上。

  待赖世鹏回到卫生院后,那里已有100多名伤员,药品和医疗用具短缺。见状,他当机立断,组织在场的学生家长和民兵冲进已成为危楼的库房,取出大量纱布、绷带对伤员进行急救。之后,他拖着伤腿,全力投入到救治工作中,一天一夜没有合眼。

  救治告一段落后,为杜绝大灾后出现大疫的风险,赖世鹏带着医护人员走村串户开展灾后消毒、体检和防疫工作,确保当地居民灾后身体健康。

  2011年,赖世鹏担任红白镇卫生院院长。他克服山区困难条件,积极推广中医适宜技术。他还带领全院医护人员定期深入村组,免费为65岁以上老人进行体检,给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在赖世鹏的带领下,红白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获得了周边居民的信任,门诊量和住院人次逐年增加,实现了良性发展。

  2015年,赖世鹏被调往另一个山区镇——蓥华镇,担任中心卫生院院长。到任后,他从绩效考核、人员配置、就医环境、服务态度、医疗设备等多方面努力,在当地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卫生院的病人数量增加了一倍。赖世鹏和他的同事们也被当地人称为健康的“守护神”。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什邡市红白镇:从矿业到旅游的转型路

2018-05-10 11:15 来源:四川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