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研究院陈海涛:研究者要帮助公众破开文物的“壳”

2018年04月08日 09:40    来源:深圳商报    魏沛娜

  原标题:专访敦煌研究院文化创意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海涛

  研究者要帮助公众破开文物的“壳”

  

  陈海涛

  

  陈海涛和陈琦合著的《图说敦煌二五四窟》。

  2006年,陈海涛和妻子陈琦远赴敦煌。那时他们28岁,刚刚分别从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毕业。不同于大多数年轻人,他们选择离开繁华的都市,去到远在西北的敦煌研究院,在那里结婚生子,如今已过了十余年“敦煌生活”,乐此不悔。而最初吸引并促使这对年轻人做出这个重大人生决定的,正是莫高窟第254窟南壁上的一铺名为《萨埵太子舍身饲虎》的壁画。

  最近,陈海涛和陈琦合著的《图说敦煌二五四窟》出版。该书在以历史叙述的方式铺陈了254窟开凿的时代背景之后,他们从细读254窟南北两壁的三铺美术史上的经典壁画入手,有序地循着窟内空间展开,结合建筑形制与壁画、彩塑内容,对石窟的营建和构思做了整体解读。借助美术工作者的视角和新颖的数字动画阐释影片,读者得以更深入地去欣赏和观看,发掘一座石窟的精神内涵,体验敦煌艺术的永恒魅力。近日,现任敦煌研究院文化创意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海涛受邀前来深圳演讲,并接受深圳商报记者专访。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继续临摹研究、动画阐释的工作之外,如今陈海涛还在和陈琦一起开发更多既具敦煌特色、又能让普通人参与其中的文创产品,并为之取名“念念敦煌”。

  ●重新阐释敦煌壁画的价值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面对敦煌莫高窟这座人类文化艺术宝库,惊叹之余,观众亦不免感到茫然无措,面对铺天盖地的图像,该如何欣赏,这些千百年来留下的谜题该如何解答?

  陈海涛:敦煌莫高窟的故事的大的历史情境已经完全不一样了,确实观众会比较陌生,所以带领大家去重新阐释敦煌壁画的价值是我们敦煌研究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我们不应该置观众于自己去面对那些复杂史料的困境,我们有责任通过一系列的著作、影片帮助观众,一起去探讨敦煌壁画的价值。比如观众可以通过动画艺术,通过一些比较经典的书、影片入门。人们常说:优秀的文化遗产就像椰子,里面非常鲜美多汁,但是外面很坚硬,不好打开,而我们研究者就像工具,帮助公众把壳破开,而书也是工具。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比如敦煌254窟壁画上“舍身饲虎”、“割肉贸鸽”的佛经故事,我们今天要怎么理解?

  陈海涛:这些故事在被绘制的当时就不是站在写实的角度,而更多是出于象征的角度,它们象征慈悲、坚韧、奉献的佛教核心理念。我们今天站在文化的角度,其实依然还可以了解其中的象征性。此外还有一些当代价值。虽然文化的语境、历史的情境和现实有很大的差异,但我们还是可以从过去的文化艺术中找到今天的参照系意义。而且古代艺术匠师的艺术创造,他们真诚的奉献状态,对于今人亦有启迪。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数字敦煌”自提出以来倍受瞩目,但相比真实洞窟,数字洞窟的观赏效果是否会打折?

  陈海涛:大家平时都会想看真的敦煌莫高窟壁画,但是所谓的真和仿,之间的差异在于看之前对这些知识和情境的了解把握,观众此前要先做一些功课,因为毕竟去的是人文景观,而非自然景观。另外给大家比较震撼的是可能是西北地貌,可真正进入到洞窟里我们会发现,它们受到光的影响,看得不太真切,时间也很有限。如果与真实洞窟相比,数字洞窟可以看得更仔细充分,体验会更好。而真实洞窟更多获得的是一种情境,但如果非常匆忙,人又拥挤,其实体验也一般。

  ●必须把展示和阐释相结合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对于敦煌莫高窟来说,抢救保护依然是最重要的方向吗?

  陈海涛:对敦煌而言,我一直觉得有两个层面:一是展示,数字化其实解决了展示问题,洞窟现场也是一种实体展示,数字化也是展示,但是展示之外也要有阐释,其中的文化艺术精神、匠心精神必须通过专家学者的潜心研究才能将其整理抒发出来,成为与当代观众的互动,如果没有这些互动,仅仅是把观众推到第一线,可能他们会有很多体验,但就像把一个人放到一座宝山,面对无数珍宝也会感到困惑,手足无措。所以我觉得必须把展示和阐释相结合。

  敦煌已经从过去的抢救性的保护到现在重视前瞻性、整体性和预防性,研究院的专家学者这么多年来跟国外合作,探索积累,开始转向对整个环境机制的了解,厘清环境危害机制,通过环境控制来保护壁画,立足于长远,这也是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目前国内的敦煌学研究情况如何?

  陈海涛: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的价值重视。敦煌学研究也比较热,同时收获了不少成果。虽然敦煌学很多文物材料在国外,但近十几年来,国内学者的集中化成果很多,中国作为敦煌学研究的一个重镇的地位已经很明确。此外,敦煌研究院不仅在培养国内的学者,还会资助国外的学者做敦煌学研究。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敦煌研究院陈海涛:研究者要帮助公众破开文物的“壳”

2018-04-08 09:40 来源:深圳商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