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产业 > 文化大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陕西一号文件:将打造“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引领区

2018年03月29日 14:2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9日讯 日前,陕西省一号文件《中共陕西省委 陕西省人民政府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发布。实施意见提出,将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着力点,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根本动力,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为谱写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点击查看更多政策内容

  围绕产业兴旺这一工作重点,实施意见强调,将支持苗木花卉、木本油料、食用菌、核桃、大枣、花椒、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每年创建1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打造一批田园观光类、民俗风情类、农业体验类、民宿度假类等特色鲜明的旅游名村和主题园区。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鼓励企业投资境外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支持企业参加境外食品农产品重点展会。

  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绿色发展,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农村点亮工程。推广大荔整县推进乡村综合整治模式,优先实施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和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环境整治,每年建成64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步伐。以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为契机,着眼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制定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布局建设一批新兴产业集聚、传统产业升级、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的特色小镇。到2020年,培育100个特色小镇,建设3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打造100个示范休闲农业庄园。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森林公园,加快秦岭国家中心公园建设。

  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实施意见要求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延安精神,发挥梁家河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作用,加大古村落、古建筑、地貌景观、工程遗产、农业遗迹等保护力度,传承好秦腔、信天游、皮影、腰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乡土文化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作用。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完善传统村落国家和省级名录。支持鼓励“三农”题材艺术作品创作生产。推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常态化,开展“群星奖”巡演、艺术院团走基层等演出活动。加强农村文化人才培训,发现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在资金人才保障方面,实施意见提出,在农业领域积极推广PPP模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振兴。设立省级融资担保基金,主要用于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保障和落实基层用人主体自主权。实施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及“三秦之光”基层人才培养计划、“三秦工匠”计划、“三支一扶”和特岗教师计划等,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鼓励支持工商资本和城市居民上山下乡。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陕西一号文件:将打造“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引领区

2018-03-29 14:2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9日讯 日前,陕西省一号文件《中共陕西省委 陕西省人民政府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发布。实施意见提出,将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着力点,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根本动力,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为谱写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点击查看更多政策内容

  围绕产业兴旺这一工作重点,实施意见强调,将支持苗木花卉、木本油料、食用菌、核桃、大枣、花椒、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每年创建1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打造一批田园观光类、民俗风情类、农业体验类、民宿度假类等特色鲜明的旅游名村和主题园区。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鼓励企业投资境外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支持企业参加境外食品农产品重点展会。

  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绿色发展,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农村点亮工程。推广大荔整县推进乡村综合整治模式,优先实施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和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环境整治,每年建成64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步伐。以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为契机,着眼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制定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布局建设一批新兴产业集聚、传统产业升级、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的特色小镇。到2020年,培育100个特色小镇,建设3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打造100个示范休闲农业庄园。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森林公园,加快秦岭国家中心公园建设。

  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实施意见要求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延安精神,发挥梁家河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作用,加大古村落、古建筑、地貌景观、工程遗产、农业遗迹等保护力度,传承好秦腔、信天游、皮影、腰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乡土文化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作用。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完善传统村落国家和省级名录。支持鼓励“三农”题材艺术作品创作生产。推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常态化,开展“群星奖”巡演、艺术院团走基层等演出活动。加强农村文化人才培训,发现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在资金人才保障方面,实施意见提出,在农业领域积极推广PPP模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振兴。设立省级融资担保基金,主要用于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保障和落实基层用人主体自主权。实施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及“三秦之光”基层人才培养计划、“三秦工匠”计划、“三支一扶”和特岗教师计划等,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鼓励支持工商资本和城市居民上山下乡。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