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普及初见成效 歌剧在上海“热”起来了

2018年03月12日 16:17    来源:新民晚报    朱渊

  眼标题:近十年普及初见成效 歌剧在上海“热”起来了

  莫斯科大剧院带来的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经典歌剧《沙皇的新娘》,开票当天就创下1小时内售出1200张票的纪录。上海歌剧院制作推出的比才歌剧《卡门》及被业内视为“冷门”的威尔第歌剧《纳布科》,上演前半个月门票即几近售罄。歌剧,正在成为继交响、芭蕾之后,上海舞台的又一古典艺术的热门。

  开票一部 “清空”一部

  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表示,当下歌剧“开票一部、清空一部”的现象确实令人惊讶。这阵热潮似乎是去年9月上海歌剧院新版《阿依达》带起的,那场演出因邀得世界著名华人女高音和慧加盟而分外耀眼,连续三天的演出场场爆满。而后就是新年起亮相的歌剧大餐。《卡门》因知名度高,门票早早售罄。威尔第歌剧《纳布科》原是“冷门”,谁料余票也已不多。

  歌剧普及 将近十年

  从表面上看,歌剧热似乎来得很突然,但深究原因,张笑丁说:“是十年歌剧普及讲座的铺垫作用见了成效,还有就是观众在被‘投喂’了大量不同门类、不同风格的古典艺术作品后,随着欣赏水准的提高,目光自然转向了综合难度指数更高的歌剧。”

  申城歌剧演出的首个高潮出现在2010世博年,当时上海歌剧院《西施》《雷雨》《楚霸王》三部民族歌剧接连上演,德国科隆歌剧院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持续两轮,每轮连演四天,为配合演出,上海大剧院邀请国内外7位学者开设了7场《指环》系列讲座。2014年,上海大剧院推出“艺术课堂”系列讲座,歌剧作为重点普及的艺术门类。音乐学家韩斌的《歌剧朝圣进阶》共12讲,通过24部歌剧名作帮助观众纵览歌剧历史、详解歌剧的结构布局、种类划分、角色担当、重唱合唱、舞美服装、导演理念等。上海音乐学院杨燕迪教授在上海大剧院连续三年开设歌剧主题讲座“歌剧三部曲”,包括19世纪歌剧、西方早期歌剧、20世纪歌剧,梳理了歌剧艺术的发展历史以及极具代表性的作曲家和歌剧作品。

  剧院剧场 携手“试水”

  在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看来,这股申城歌剧热,与剧院、剧场的强强联手不无关系。上海歌剧院作为内容产出方,上海大剧院作为平台方,两者自2017年的《图兰朵》试水成功后,于2012年起,以每年一部剧的速度推进,成为实至名归的“黄金搭档”,形成了口碑效应。今年年初,全新的《图兰朵》成为舞台爆款,而下月初将亮相的《纳布科》门票的热卖,也让他们之间的合作更为亲密无间。

  “院团的有效合作有利于形成风格、树立品牌。”许忠强调。此次大胆尝试相对冷门的威尔第歌剧《纳布科》,是因为“我们要更全面也更多元地给观众带来更多不同的歌剧作品。”他们还将尝试“拿下”德国歌剧,因为德国歌剧无论在音乐风格、演唱方法和表演手法上都与意大利歌剧有很大的不同,这对乐队、对演员来说都是艰巨的考验。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近十年普及初见成效 歌剧在上海“热”起来了

2018-03-12 16:17 来源:新民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