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亮起来了” 北京文博交流馆重装开放

2018年01月19日 14:4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9日讯(记者成琪)经过闭馆半年的时间,1月19日北京文博交流馆重新对外开放。1月18日,北京文博交流馆举行了开馆仪式。

  1992年,北京文博交流馆在智化寺成立,旨在为北京地区博物馆与博物馆之间、博物馆与公众之间提供文化交流的平台,古老的智化寺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

  智化寺建成于明正统九年,是明英宗宠信的司礼监太监王振所建,是北京市内较完整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群,早在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智化寺古建筑是北京文博交流馆的镇馆之宝,古建筑原状是北京文博交流馆的一大看点。

  

  智化寺的如来殿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成琪/摄 

  目前智化寺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保存基本完整,共四进殿宇,建筑结构仍保持着明代风格,现存主要建筑的梁架结构、天花彩画等,具有典型的明代特点,上有接近宋元的做法,下有靠近清代的形制,为研究明代建筑乃至宋元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实物例证,在建筑学上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同时又是一处汇集古乐、造像、雕刻、彩绘等传统文化艺术的宝库,本次改造增加了适度的灯光照明和数字技术应用,让观众能够看得到原本看不到的文物。比如,通过增加柔和的灯光,把典雅的佛造像和精美天花彩绘展现在观众眼前;比如,重新向观众开放钟楼、鼓楼,通过灯光透视的形式使得观众能看见二楼的智化寺铜钟,通过红外感应技术使得观众听见钟声。灯光让文物古建换发亮丽风采。

  

  亮灯后的智化殿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成琪/摄 

  本次改造还包括基本陈列改造。这次陈列改造更加突出了“博物馆”的概念,将智化寺文物本体作为博物馆的最大藏品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形成了《智化寺钟鼓展》、《智化寺历史沿革展》、《藏殿文化艺术展》、《智化寺京音乐文化展》、《如来殿原状陈列展》、《智化寺建筑展》6个固定陈列展览。这些展览回答了观众提出的许多问题,如智化寺为什么会是第一批“国保”?智化寺建筑特点有哪些?智化寺为何是做“下沉寺庙”?智化寺的房顶上为何是“黑顶子”?智化寺一共有多少座藻井,现都在哪儿?智化寺的京音乐,都有哪些乐器?智化寺音乐为什么叫京音乐?什么时候来智化寺,景色是最美的?等问题。展览通过文物讲故事,以解读和图片对比等形式让观众不仅“看到了”,而且“看懂了”文物,从而体味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先民的聪明智慧。可以说,是一次近十年来对智化寺历史文化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

  此外,本次基本陈列改造工程中充分利用了数字技术,增加了很多数字体验。比如,由于考虑文物和观众的安全因素,此前智化寺万佛阁暂未对观众开放,但为满足观众的参观愿望,在一楼如来殿西侧增设了多媒体展示,让观众通过多媒体巡游的方式参观二楼万佛阁。此外,也参考了多年来观众的反馈,有一些极其精美的艺术品,如转轮藏、壁画等,无法仔细欣赏,也通过高清图片和多媒体放大后更清晰地展示给观众。

  

  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于平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成琪/摄

  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于平表示,本次改造工程是以观众提出的问题为导向,以此作为改造提升要解决的问题。“观众的需求就是博物馆服务的职责,以此来完善博物馆的改造提升。真正把智化寺古代建筑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完整地呈现给观众。”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本次改造工程坚持对文物本体最小干预的原则,将文物保护放在第一位,一方面保证了智化寺古建及文物的安全,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  

  华灯初上,北京文博交流馆的灯光慢慢亮了起来,夜间照明远远超出了预期效果,据悉,北京文博交流馆将充分利用该项成果,举办更多夜间博物馆活动。

  通过两项工程改造,观众来到北京文博交流馆有文物可看了、有音乐可听了,有风景可赏了。这也为古建类博物馆的展览改造、灯光照明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张晶雪 )

“博物馆亮起来了” 北京文博交流馆重装开放

2018-01-19 14:4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