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十:
【标题】赵新先被拘:风光之后的“一摊烂事”
【时间】2005年12月12日
【影响度】赵新先究竟该为三九今天的困境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他个人是否需负刑责,还要等待司法进展。令人深思的是,这位曾经的“中国改革十大风云人物”,曾将三九打造成国企发展旗帜的英雄,是如何酿就今天的悲剧的。
【评论】
“今后国企领导不能出了错再换人只要不在状态马上就得换。”在22日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被记者问到对“三九事件”的评价时,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少有地“动怒”了。他认为这是“一摊烂事”。三九集团出事后,这是国资委首次表态,态度明确且严厉。
【事件回放】
12月12日,三九创始人赵新先被拘的消息突然传出,很多人大感意外。因为去年5月赵新先离职时,尽管给三九集团留下了98亿元的债务,时任国资委党委书记李毅中还是对他做出了这样的评价:赵新先同志40年如一日,为中国中医药事业,为三九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掌舵三九近20年,赵新先被外界冠以“三九教父”的称呼,员工们也尊其为“大家长”。这并非全是贬义。时至今日也必须承认,没有赵新先的锐意进取,三九不可能从靠500万元贷款办起的小药厂一度发展成总资产200多亿元的“中国制药之王”。当然,三九集团如今银行负债过百亿元,陷入不重组就难获新生的窘境。在三九“一支笔”挥洒多年,赵新先自然难辞其咎。
2001年8月,三九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三九医药因信息披露和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受到公开谴责,赵新先等数名董事被处以警告并罚款,赵新先被处以罚款10万元。据中国证监会的调查结果,截至2001年5月31日,三九医药的大股东三九药业及其关联公司占用三九医药资金约25亿元。这相当于三九医药当时净资产的96%。
几乎在三九集团侵占上市公司资金被曝光的同时,三九集团计划投资43亿元的三九大龙健康城正式破土动工。“这是我集团创业发展16年来投资建设最大的项目,将成为三九集团二次创业的重要平台”,赵新先再度豪情万丈。由于健康城所征地块手续不齐,三九进入后陷入泥潭。赵新先后来想把健康城大部分股权作价抵偿所欠上市公司款项,但一直没有结果。2004年后,该项目被深圳市政府全面叫停。现在,广为传闻这个项目操作上可能存在违法犯罪行为,赵新先被调查或与此相关。
最新统计显示,截至目前,“三九系”整体对银行的负债总额已增至107亿元。为了解决债务问题,早在赵新先离职时,三九集团就已经开始和多家战略投资者进行重组谈判。随着时间推移,三九的债务重组计划越作越大。原先只是想转让三九医药的部分股权,现在的标的成了三九集团,而重组方是上海实业集团。如果上实集团收购三九成真,将会在国内打造成一家航母级的医药企业。这将意味着赵新先和他一手缔造的三九都将成为历史。
【专家点评】
张少杰:三九药业曾经是中国管理教科书中的重要案例,赵新先曾经是中国企业家的杰出代表。为了“做大作强”,结果“做大做烂”,实在让人扼腕。因此,对大多数企业来说,盲目追求做大作强是不可取的。“做稳做长,剩者为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保能够健康地生存,在做稳做长的过程中逐步培育自己的竞争力,应当是我们管理教科书的第一章。
闻道:赵新先被拘,一点也不冤。早一点,损失还会小一点。
路风:国企改革这么多年的结果,出现了国企搞好,必定产生一个强人的现象。弊病是,国企权力高度集中,强人们干着干着,就觉得企业是自己的了。倪润峰是,赵新先也是。倪润峰到了后期,把长虹存在的问题归结为企业改革推不动。其实,长虹后来的问题完全是倪润峰的战略失误,是管理问题而非企业改革的问题。在国企改革上,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解决国企问题,在保持国有产权的前提下能否做到,还是只能产权改革后才能实现。强人们治下的企业,出现的是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问题,是决策程序问题。我的质疑是:解决这些问题一定要通过产权改革来完成吗?设想,如果赵新先、倪润峰主导下完成了三九、长虹的MBO,最后赵新先依然可以胡来,而长虹的战略依然不会改变。因为,强人们一定占的是大股。
王炜:都是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在香港黄宏生被指盗窃被香港廉署“请去喝咖啡”,而大股东代表赵新先只是被中国证监会谴责了一下。如果两人都获罪,原因却天差地别。这反映两地在市场监管和公司治理方面的巨大差别。
点评专家:
张少杰:工人日报《企业周刊》学术顾问、上海古德投资咨询公司执行董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研究员
高世楫:工人日报《企业周刊》学术顾问、博士
路 风:工人日报《企业周刊》学术顾问、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企业与政府研究所所长
闻 道:工人日报《企业周刊》特约观察员
王 炜:新浪财经中心总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