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三:
【标题】春秋启航:廉价航空冲破行业垄断
【时间】2005年7月18日
【影响度】旅行社靠航空公司提供低廉的票价来获取利润航空公司则依靠旅行社为自己带来大量客源。表面上双方是互赢的但实际上航空公司处于强势位置旅行社受到的牵制较多自建航空公司旅行社想借此改变自己的弱势地位。
【评论】在旅游业进入微利竞争时代之后旅行社进入航空领域更被业界视为开辟了一个新的赢利空间。春秋集团董事长王正华:我们做的是“草根”企业就是在缝隙中求生存。
【事件回放】
7月18日上午9时整,春秋航空公司的空中客车A320首航飞机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飞向烟台。这开辟了中国低成本航空的“处女航”,同时还开创了中国旅游加航空的运营模式。
这家航空公司是由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建立的,这家旅行社也是中国首家获准筹建航空公司的旅行社。春秋国旅董事长王正华介绍,创办航空公司是由于不愿再为航空公司“打工”,让航空公司白白赚去客座率接近90%的包机利润。
此后,中青旅副总裁刘广明表示,中青旅正在寻觅拥有航空产业经验的投资者共同成立一家合资航空公司。此外,广东中旅、武汉东星等内地多家旅行社也都跃跃欲试。
奥凯航空是中国内地首家民营航空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刘捷音明确表示,旅行社自建航空公司,受到人才市场不成熟、飞机引进无自主权、市场准入开放度低、相关配套产业改革滞后等多种因素制约,在资金实力、市场经营上存在着很大风险。而且,中国的旅行社整体规模偏小,目前运作建航空公司的旅行社算是国内比较有资金实力的。但是,航空产业是一个投资巨大、回报期很长的产业,“旅行社建航空公司能撑多长时间,不好说”。
王正华还有这样的信念:现在航空业已经从原本的豪华开始向大众化发展,低成本航空公司是一种必然趋势,而目前国家的相关政策也在开放,再结合我们的旅游产品就更有优势了。
目前,全球共有低成本航空公司60余家,共计有1200余架飞机。欧洲有20余家低成本航空公司,营运着500余条航线,亚太地区已经有近20家,计划组建的近10家。
国外低成本航空公司已经开始大举进军中国市场。今年“五一”前低成本亚洲航空(泰国)公司开通了曼谷至厦门的航线并推出单程388元的超低票价;亚洲马来西亚的低成本航空公司也将在年内开辟重庆、沈阳航线。
不过也有人认为,现在的旅行社“一窝蜂”办航空公司,更大的可能是“高价转手卖‘牌照’”。政策放开,旅行社可以申请获得经营许可证,前期可以不挣钱,但是可引入外方战略投资者。目前,外资还无法单独涉足国内航空公司,只能以合资的方式进入,控股比例不能超过25%。一旦政策对外资进一步放开,旅行社手中的经营许可证就吃香了。
【专家点评】
路风:一段时间,中国大的垄断行业,是不让民营资本进入的。现在,民营资本进入了垄断的民航业,这个方向是好的。而与此相关的安全和“卖牌”问题,则对政府的监管能力提出了新考验。开放竞争是改革的方向。仅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垄断状态下,由于成本不是最需要考虑的问题,垄断者不会采用中国技术,大多购买国外技术,这对中国技术进步是没有好处的。也许,民航开放,对中国制造自己的飞机提供了机会。经验已经证明,竞争成本加大,中国技术就有机会发展。
高世楫:中国的几乎所有市场只要能够扩大市场准入都能够通过竞争提高行业的效益。希望春秋集团进入航空业的同时,国家对航空行业对航线、定价等经济监管的方法和手段适时进行调整,鼓励竞争,提高效益。
闻道:低成本航空打开垄断行业大门,春秋坚持,奥凯退出。低成本的关键不在航空企业,而在民航总局手中。因此,打破垄断的关键也就在于削弱民航总局干预企业经营的权力。
张少杰:所有产业都存在着细分的市场,春秋航空就找到了它的细分市场――旅游航空市场。在民航总局忙着发布“禁折令”的时代,航空公司始终阳奉阴违的行为就表明了这一市场的吸引力。现在有新的航空公司明确地将自己定位于这个细分市场,对消费者来说,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