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财经证券 ·产业市场 ·时尚生活 ·CE读书 ·环球媒体 ·管理学院 ·中经论坛 ·短信 ·经济学人
 中国经济网首页 > 宏观经济 > 经济时评 > 正文
 
专家点评2005年影响中国经济十大企业事件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5年12月28日 08:46
 

   事件八:

    【标题】鞍本联合:拉开钢铁业重组大幕

    【时间】2005年8月16日

    【影响度】鞍钢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刘玠:鞍本联合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进程中的一件盛事。

    【评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顾问吴溪淳认为中国钢铁企业迎来了调整行业结构、提高生产集中度的最佳时机。顺应国际潮流实行产业并购重组已成为做大做强我国钢铁企业的必由之路。

    【事件回放】

    8月16日,东北地区最大的两家钢铁联合企业――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和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重组为鞍本钢铁集团,注册地设在鞍山。

    鞍钢和本钢都地处辽宁,直线距离不到100公里,综合实力均排在国内钢铁企业前10名。近年来,随着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两家公司都拥有了国际先进水平的设备和生产线,而且产品都是以板材为主。存在同质竞争的情况。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顾问吴溪淳认为,中国的钢铁产业已经进入了战略调整的关键时期,而产能分散、低水平扩张已经成为急需革除的弊病。无序竞争、重复建设、产能过剩、资源浪费,国内钢铁产业存在的这些老问题在新一轮的钢价下跌中再次暴露无遗。

    不久前出台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提出,到2010年要形成1至2家年产能3000万吨以上的钢铁集团和若干千万吨级的大型钢铁企业,重在提高行业集中度。

    “在这样的市场和政策背景下鞍本联合无疑为国内钢铁企业联合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表示鞍钢、本钢由两家人变成了一家人后,不论是新上项目,还是规划产品结构,都能够做到步调一致协调发展。两家企业占据着多达全国储量约1/4的铁矿资源,合并有助于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产业也能获得合理布局,从而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

    从今年的下半年起,国内钢铁行业的重组轰轰烈烈地展开。11月19日,河北省政府组建新唐钢,唐钢、宣钢和承钢三家合一;11月28日,吉林省通化钢铁集团、吉林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与河北建龙钢铁公司签定重组协议,三方联合成立新的通钢集团,资本总额达42亿元;12月19日,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与广西国资委正式签署《武钢与柳钢联合重组协议书》,共同出资设立武钢柳钢(集团)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专家点评】

    张少杰:竞争过度就需要重组,这是产业经济学的基本道理。钢铁业的这一轮重组将是中国在制造业产能趋于过剩的状态下,新一轮产业重组的高潮的序曲。问题在于我们应当通过什么样的机制来推动重组。完全由政府主导的重组是否能真正地改善企业的效率,重组后的巨型企业能否实现其内部的整合,都是需要我们拭目以待的。

    闻道:鞍钢本钢合并,原因一是产能过剩,重复建设,二是国资委下令整合。不仅要貌合,更要心合,否则就是双头蛇,一个短命的怪物。

    高世楫:希望这些整合真正能够按照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则进行,实现协同效应,提高生产率。

    路风:提高钢铁业的产业集中度说了很多年,可是,在这个行业中因市场竞争而形成的兼并重组至今还没有出现,几乎都是政府操刀。市场集中度低的原因之一,在于政府体制。政府操刀主持兼并重组,可能会留有后遗症。

    王炜:国务院国资委一吓唬,他们都闻风而动。重组整合不出好结果来,国资委还管不管、又怎么管呢?

1,2,3,4,5,6,7,8,9,10
 
来源: 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