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高质量发展和落实赶超目标,泉州市国资委抓项目促投资,积极推动市属国有企业融入全市发展大局,国企转型发展有成效。
聚焦民生领域,践行国企担当
泉州市国资委坚持国资国企基础性公共性先导性,积极引导所出资企业在涉及民生领域的项目建设中发挥支撑作用。积极与相关部门主动对接,在项目策划生成后即抓紧项目前期的规划论证等工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压实责任。坚持实行月统计制度,及时掌握项目进展。疏堵点破难点,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困难,督促企业改变原有工程建设的思维定式,从市场和企业的角度探索,完善项目的组织架构,科学合理配置人员结构。火车站综合枢纽站PPP项目、市公共文化中心、金鸡水厂、市老年医院、“水线”公园、市新行政服务中心周边停车场、城东中学过街天桥等项目完工或投用;西华洋片区建设全面启动;沈海高速福厦扩容二期工程(泉州先行段)和金屿、东海、百崎三大跨江通道等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白濑水利枢纽主体工程正式获批,力争年底开工建设。一个个基础设施项目落地生根,正是市属国资国企主动作为,勇挑重担,努力践行社会责任的最好体现。
完善管理体系,防范投资风险
为切实提高企业投资效益,规范决策程序,防范投资风险,泉州市国资委先后制定下发了《所出资企业投融资管理暂行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投资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积极推动企业完善投资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投资中的决策、执行和责任主体作用。但对企业投向“非主业”“非本市辖区”“非市属国有企业控股”的三类投资项目,严把审核关,在企业按照投资管理办法及“三重一大”决策机制的基础上,对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提示并提出对策,有效较低投资风险,防范国有资产流失。调整监管重点,立足国资监管工作全局,着眼于国有资本整体功能和效率,既授权放权,又筑牢国资安全底线。今年,泉州市属国有企业与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美的集团、广东薛航集团等企业和机构开展合作,实现各方优势和资源集聚放大。两年来,泉州市国资委所出资企业新增混合所有制企业19家,注册资本金总计45.25亿元,国有资本投入1.7025亿元,引进社会资本43.5475亿元。
拓展投资领域,布局高端产业
积极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推进重大产业项目投资落地,充分发挥重大产业项目战略性引领效应。泉州市国资委引导企业助力南安、晋江两大芯谷产业园半导体产业深度布局,集成电路全产业链正在形成,矽品电子、芝奇、美国空气化工、创龙智新等龙头项目已落地园区。西人马高端传感器等项目稳步推进,聚焦于MEMS高端传感器芯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应用于航空、轨道交通、医疗、能源等多个领域。泉州市国资委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幕幕精彩的产业与资本双轮驱动大戏正在上演。(李延龄)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