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P2P上演存管生死时速:费用上涨 中小平台或被洗牌

2017年05月23日 07:35   来源:经济参考报   

  据网贷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5月19日,共有408家正常运营平台宣布与银行签订直接存管协议,约占同期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总数量的18.43%,其中有211家正常运营平台与银行完成直接存管系统对接并上线,占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总数量的9.53%。随着过渡期仅剩3个月,网贷平台接入存管速度明显加快,同时存管费用也水涨船高。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建设银行广东分行也推出了互联网金融资金存管产品“龙存管”。据了解,建设银行“ 龙存管”对互联网金融平台设置了较高的准入标准,在股东背景、实缴资本、月交易量、监管要求、业务指标和风控指标等6个方面、13条细则上做出了限制。网贷天眼分析师表示,在目前已公布的银行存管对接标准中,建行“龙存管”堪称“攀龙门”,能够满足其对接要求的网贷平台不会超过100家。

  《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不少银行的存管费用较去年有了不同程度的上升,总体来看,银行存管价格不菲。“一般每年动辄百万、甚至上千万。例如,‘龙存管’项目,包括存管年费、技术对接费、通道费、维护费等在内,费用为150万元每年。再者,距离监管层规定的银行存管‘大限’将至,已经上线银行存管的网贷平台尚不足现存平台的一成,能够对接存管的银行属于稀缺资源,站在银行的角度选择合作平台也是一次‘风险定价’的考量。因此,存管费用的上涨可以视为是市场供需关系的直接体现。”人人聚财创始人许建文说道。

  “此外,有些银行最初上线网贷存管业务时,为了拓展自身业务范畴,吸引更多优质、大体量的网贷平台,确实存在一定费率上的优惠。随着银行业务形成一定规模以及网贷平台资金存管限期将至,网贷存管业务供小于求,存管费用自然也会有所上涨。”开鑫金服总经理周治翰说道。

  新联在线COO陈智诚认为,银行在平台资质、收费门槛上的提升,一方面是银行对自身声誉、风险转移控制等自我保护的体现,另一方面是通过提升门槛,劝退底子薄弱的平台,促使行业“良币驱逐劣币”进程,规范行业健康发展生态。

  事实上,从另一个层面讲,银行存管的成本门槛将会迫使中小平台主动退出。投哪网董事长吴显勇表示,要想接入银行存管,各大平台除了支付高额的费用外,还需要成立专门的团队对接系统,后续仍需要人力成本的投入,这无形中提高了“合规”的门槛,一些“无背景”和“资历浅”的平台不得不选择放弃,这是行业健康发展所必须经历的阵痛。

(责任编辑:孙丹)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