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要完善新发展阶段的产业政策,把维护产业安全作为重中之重”。早在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为保障我国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要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对此,我们要深入理解和认识,积极采取措施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只有确保经济安全,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持续、稳定和可靠的物质基础。产业安全事关国计民生,能够为经济安全提供重要支撑,是一国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体现。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盛行,全球宏观经济治理面临不确定性,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带来很大影响。数字制造技术的发展在重塑传统制造业生产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不同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劳动力成本重要性的下降开始使部分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这些都使我国产业安全面临挑战。
随着全球生产网络和贸易体系的发展,现代经济活动已经形成了极为复杂、互为嵌套的全球研发、生产、供应与贸易网络。在相互依赖的全球经济体系中,要实现本国的产业安全,就需要强大的产业控制能力。而强化产业控制力,提高一国产业安全水平,则需要系统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并使三者形成保障产业安全的合力。
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虽然在全球网络中都有体现,但侧重不同。一般来说,产业链强调分工水平和生产能力,供应链强调经济循环过程中的连接程度,价值链强调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附加值差异。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开放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综合地位。从产业链角度看,产业链长,意味着一国经济可孕育出的行业更富有多样性,也意味着生产供应能力强,但并不意味着产业链强,更不意味着产业链安全度和自主性高。从供应链的角度看,供应链的完备性、稳定性和及时响应速度,不仅在微观层次上保障了企业经济活动的可循环和可持续,也为效率提升奠定了基础。从价值链角度看,一国的产业若是能处于价值链高端,就能把握产业链的关键节点,在产业链的全球布局中赢得主动,进而把握供应链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