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作为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的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种经济模式一头连着资源、一头连着环境,旨在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协调。当前,循环经济在国际上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应对气候变化、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基本路径。
近些年来,我国通过积极发展循环经济,采取材料替代、燃料替代、流程优化、产品循环等举措,不断降低资源消耗和减少废弃物产生,为重点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不过,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仍面临重点行业资源产出效率不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规范化水平低、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难、大宗固废利用不充分、综合利用产品附加值低等突出问题。
无论从全球绿色发展趋势和应对气候变化要求出发,还是从国内资源需求和利用水平来看,我国都必须发展循环经济。特别是,要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其一,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进一步明确相关主体权利义务。鼓励各地方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完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健全绿色设计、清洁生产、再制造、再生原料、绿色包装、利废建材等标准规范。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扩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深化强化行业管理,做细做实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处置等环节的环境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