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亚男
生猪价格的长期低位运行,抑制了原本具有替代消费效应的其他肉类产品的消费需求。
6月14日,多位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行业人士表示,受终端市场低迷、行业内利润分配不匀、此前养殖成本偏高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白羽肉鸡养殖行业在5月份出现亏损,虽然6月份亏损情况得到改善,但全年来看,“微利”将是这个行业的主要特征。“肉鸡消费需求有很大部分来自对猪肉产品的替代需求,而今年以来猪肉价格一直处在低位,肉鸡消费被抑制,需求不振价格难以上行。”
“5月份白羽肉鸡市场出现亏损,亏损额度为0.02元/只,出现这种情况,和养殖成本较高而毛鸡价格跌幅较大有关。”卓创资讯肉禽行业分析师刘晓莹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5月份出栏的肉鸡,补栏鸡苗时间是在今年三四月份,而这个阶段的鸡苗价格偏高,压缩了养殖端的利润。进入6月份之后,虽然白羽肉鸡的价格仍在下降,但成本的跌幅更大,为养殖端释放了一定利润空间,预测每只可获得的利润在1.5元至2元之间。”
开源证券的研报显示,白羽肉鸡养殖由盈转亏主要系前期鸡苗成本较高及当前终端需求低迷,6月份为消费淡季,预计价格仍将承压。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鸡业分析师王欣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白羽肉鸡在上半年受到了供应面的支撑,整体高位运行,但是受限于鸡肉终端市场低迷,行业内利润分配情况并不均匀;截至6月14日,Mysteel农产品数据显示,养殖端平均盈利为0.83元/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