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主线

2018年03月19日 06:45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暴媛媛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右)解读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报记者 暴媛媛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高质量发展的表述非常多,这体现了经济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需要。

  3月11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做客中国经济网在线访谈特别节目,围绕“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话题做了解读。

  正确看待发展速度与质量关系

  高质量发展是今年两会出现的高频词,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正确认识高质量发展,首先需要正确看待中国经济发展质量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谈到高质量发展,刘世锦委员认为,几年间,中国经济从10%左右的高速增长,逐步转向中速增长。在中速增长阶段,要更加注重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益,做实做优中国经济,不能简单地盯着速度不放,更不能不顾实际、人为地推高增速。

  “经济高速增长的阶段已经过去,将GDP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恐怕不可持续,这就需要及时补充可反映经济发展特别是高质量发展的新指标。”刘世锦委员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个亮点,将就业指标作为经济发展目标中的预期性指标。“如果就业指标表现不错,说明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中各种资源、要素的利用程度较充分。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就业情况是反映国家资源是否得到有效、充分利用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实现高质量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目前来看,高质量发展存在几个特征,一是产品质量高,二是生产过程效率高,三是整个发展过程可持续。”刘世锦委员表示,一方面,我国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有不少有利条件。比如,经过多年发展,各部门间生产率提升已有较好的基础;比如,包括中高端人才在内的劳动力成本并不高,这些都是支撑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有利因素。

  另一方面,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并非完全“水到渠成”,转换期内,仍有不少问题、矛盾和挑战亟待面对和解决。

  刘世锦委员认为,首先,要重视风险的防控。经历30多年高速增长,经济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着风险因素;同时,风险出现和发生的背景、条件也在发生变化,这都要引起注意。“如若一些风险和问题处理不当,将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冲击。因此,中央才将防控风险摆在很重要、很突出的位置。”刘世锦委员表示。

  其次,降成本的呼声日益突出。比如,舆论中讨论较多的税收问题,企业呼吁能否进一步减税降负,老百姓也有类似需求。“但还有另外一方面的成本不应忽视,就是包括土地、能源、通信、物流、融资在内的五大基础性成本,降低这些方面的成本意义更为重要。”刘世锦委员认为,不论制造业还是服务业,整个实体经济以及百姓生活都与这些成本息息相关。经测算,这五大成本与美国相比,我国大概要高出一倍甚至更多。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要求,要打破行政性垄断,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高质量发展必须要从降成本开始,降成本不过关,高质量发展无从谈起。”刘世锦委员说。

  再次,高质量发展需要好的机制做保障。好机制不能仅靠计划和想象,还要靠来自市场一线的探索、经验、比较和竞争。“过去多年的高速增长,地方竞争起了很大作用,很多有效的办法也是在竞争中摸索出来的。”刘世锦委员表示,下一步高质量发展还应该多鼓励地方竞争,给地方较大的自主权,让他们有比较多的“自选动作”,鼓励有特点、有个性、有差别的地方发展。

  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

  面对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要求,还需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前提是要对经济发展的各种要素所发生的变化有所认知。

  刘世锦委员表示,与过去高速增长阶段相比,如今的土地、环境、人力、技术等要素都已经发生变化。“过去,可以把成熟、成型的技术直接拿来用,现在技术需要自己创新,土地、环境等要素的使用也不再那么宽松。”

  “这给政府提出了挑战:如何组合新的要素,使其发挥最大效用。我认为,核心是要更好地发挥企业家的作用。到了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企业家的作用比过去更加重要。”如何把舞台搭好,如何有效组合各种要素,这就要求政府努力创造比较好的营商环境,吸引和集聚各种创新要素;同时,为确保各要素能够更加顺畅地流动,政府还要在保护知识产权和其他产权方面下功夫,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以及创新基础设施。(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暴媛媛)

(责任编辑:秦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