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G20在转型之路上负重前行

2017年07月07日 06:2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二次峰会定于7月7日至8日在德国汉堡举行。图为峰会的主会场汉堡会展中心。 谢 飞摄

  G20杭州峰会后,国际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G20汉堡峰会如何接过杭州峰会的接力棒,继续高举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发展大旗,团结成员国和全世界,维护多边自由贸易体系,用开放、包容、可持续发展的立场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新挑战,成为此次汉堡峰会各方瞩目的焦点。

  寻求共识解决分歧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缓慢复苏阶段,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全球挑战的长期性逐步显现。由于国际格局迅速演变,特别是近期逆全球化思潮持续涌动,质疑全球化的声音不断增多,调门逐渐升高,全球化进程面临一定阻力。为此,在G20杭州峰会上,中国给出了一剂良方,用“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为世界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不仅是对世界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的宣誓,也是G20继续向前发展的目标。

  面对全球化进程中的障碍,各国需要团结起来,共同寻找发展新路径。G20作为全球经济治理的平台,应当承担起引领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走出困局的责任和使命。特别是今年以来,美欧之间在自由贸易、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分歧加剧,质疑全球化的声音升高,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有增无减。G20汉堡峰会如何联手,共同寻求共识,解决分歧,是本届峰会成功与否的重点所在。

  延续杭州峰会成果

  在杭州峰会上,国际各方高度认可会议成果和所达成的共识,制订了一系列务实的行动计划。特别是《二十国集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二十国集团全球贸易增长战略》《二十国集团全球投资指导原则》等重要文件,给G20这个平台带来了详尽的行动指南。正如习主席在杭州峰会上所指出的,二十国集团不是清谈馆,而是真正的行动队。G20机制当前的关键,就是行动。只有各成员国在共识的框架下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和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就能共同应对挑战,实现共同发展。

  G20汉堡峰会可以说是一届“承前启后”的峰会。“承前”就是让汉堡峰会与杭州峰会实现“无缝衔接”。G20杭州峰会取得的丰硕成果,应当在汉堡峰会得以延续,成员国应当沿袭杭州峰会取得的共识,沿着其指明的方向继续前进。“启后”则是要接过杭州峰会的接力棒,巩固落实这些重要成果,向着将共识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继续努力。与此同时,杭州峰会之后,国际局势和世界经济形势也出现了新的变化,G20汉堡峰会应当团结成员国,深入探讨世界在自由贸易、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上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G20机制也面临转型的任务。目前,世界经济增长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面临的挑战具有普遍的长期性。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G20机制也应当从此前的危机应对机制转型为世界范围应对全球问题的长效治理机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更好地协调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共同着眼于应对全球挑战。

  长效治理转型正当时

  G20成员国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约三分之二,面积约占全球60%,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球85%,贸易额占全球80%,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巨大的影响力。世界主要国家均为G20成员,这一机制已经成为全球治理和国际经济合作的首要平台。G20机制诞生于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将G20正式推上了国际舞台。随着金融危机的消退和世界经济缓慢复苏,G20机制面临的挑战也发生了改变。这就需要这一机制对其自身的任务和使命作出及时调整。

  近年来,G20在议题设置方面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从原本局限于金融问题,扩展到难民危机、气候变化等国际热点问题。G20的讨论框架也从此前以应对金融危机为出发点,逐步深入到全球治理的结构性调整。这些变化都进一步要求G20机制从组织结构、议事方式、议题设置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

  联合国2030议程作为一个为期15年的全球发展目标,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和代表性,将G20机制与2030议程相结合,作为引领全球发展的治理平台具有重大意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后危机时代G20如何明确新任务,由危机应对机制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的问题。2030议程恰好为G20的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动力,为G20设置更具全球性和前瞻性的议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坚实的基础。

  杭州峰会以来,反全球化的声音不断增多,各国在气候变化、自由贸易等问题上的分歧日益凸显。一部分人对此次汉堡峰会的前景产生了疑虑,认为此次峰会必将面临极大的阻碍,各方达成共识,提出解决方案的难度极大。

  但是,大多数专家和分析人士认为,去年的杭州峰会为G20机制转型和未来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形成的成果文件为今年的汉堡峰会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指引,并特别强调成员国应当行动起来为落实有关共识而努力。因此,今年的汉堡峰会也必将聚焦于延续和巩固杭州峰会的成果,成员国也将继续强化在杭州峰会上形成的政治意愿,为应对当前世界面临的诸多挑战发出团结且强有力的声音。(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 满 谢 飞)

(责任编辑:符仲明)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