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红军长征是共产党群众路线的胜利

2016年10月09日 21:37   来源:国际在线   

 

  赛义德·哈桑·贾维德(巴基斯坦)

 

  今年10月份,中国将迎来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学过世界历史以及了解中国事务的人们,需要刷新他们对这段改变中国命运、深刻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历史事件的认知。没有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会有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但是在中国跨越这一“历史性门槛”之前,没有什么比共产党的成立以及两万五千里长征对中国的意义更重要。

  红军长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军事谋略和智慧。为保住革命的主力部队,留存革命力量,工农红军以退为进,通过战略转移保住了继续斗争的实力,在以少敌多的情况下,取得了最终的胜利。长征化危为机,转危为安,从一场看似失败的战争中找到东山再起的机会。工农红军在以寡敌众的不利环境下展现出坚定不屈的意志力和随机应变的灵活性。

  现在一提起长征,人们会联想到奋发图强、意志坚定、不怕吃苦、勇敢不屈等词汇,这是“长征精神”的历史延续。今天,人们看待长征,不再只是研究它的军事和战略意义,而是更多地解读它在党史发展中的意义。红军所到之处,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唤醒了占中国人口80%的农村群众的革命意识。长征覆盖了中国内陆地区的广大土地。如果没有长征,就没有中国农村地区革命斗争意识的觉醒。

  另一方面,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胜利。在长征途中,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与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联系。在红军所在的革命根据地,战士们跟当地的老乡们建立了鱼水之情:他们一起种庄稼,一起插秧,一起跟敌人打游击、策划防御行动。与此同时,战士们还教老乡学知识,给他们看病,亲密犹如一家人。

  在掌握中华民族的命运之前,中国共产党通过长征就已经积累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赢得了民心民意。共产党从长征中汲取的组织经验,为以后党的壮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对国家的治理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模式,即君主统治臣民,中央管理地方,城市带动郊区。然而,工农红军长征走的是自下而上的模式,它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如果没有长征,中国可能就不会走到今天,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可能也会不同。波澜壮阔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证明,打赢一场战争,重要的不是人数多寡、武器是否先进、弹药是否充足,以及有没有海外势力的支持,起决定作用的力量来自于人民大众、百折不挠的革命信念,以及一个有毅力、有胆识、有谋略的领导集体。

  (作者:赛义德·哈桑·贾维德,巴基斯坦前驻德国大使,目前任巴基斯坦国家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 翻译:杨欢)

(责任编辑:符仲明)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