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浙江全省上线移动微法院4.0版 从立案到执行全流程在线

2018年09月11日 08:02   来源:法制日报   记者 王春

  浙江全省上线移动微法院4.0版

  从立案到执行全流程在线 “小而美”已惠及15万当事人

图为浙江移动微法院4.0版界面。

  从网上立案到在线庭审,从浙江法院公开网到智慧法院App,从全国首创网络司法拍卖到全球首家互联网法院,浙江法院在丰富“互联网+司法服务”品牌上又添新内容。

  9月10日,随着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占国和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主任许建峰共同启动,浙江移动微法院4.0版全省正式上线。

  自此,浙江全省法院当事人和律师打开手机微信小程序,进入“浙江移动微法院”进行网上立案、查询案件、在线送达、在线调解、在线庭审、申请执行、网上缴费,从立案到执行全流程在线流转。

  李占国向《法制日报》记者介绍说,近年来,浙江法院始终坚持司法为民理念,主动适应信息化发展大趋势,大力推进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法院审判工作深度融合,移动微法院就是“移动互联网+审判”的最新成果,也是浙江省委“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司法领域的深入实践。浙江高院将以浙江移动微法院4.0版全面上线为契机,继续深入推进智慧法院建设,以更便捷、更高效的方式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功能更新换代

  2017年10月,浙江率先在宁波余姚市人民法院开展移动微法院试点。同年11月,在一起被告远在非洲赞比亚的追偿权纠纷案件中,余姚法院成功实现宁波移动微法院平台运行以来的首起跨国在线调解。

  原告是一家保险公司,2017年9月向余姚法院起诉,要求被告方某支付保险代偿款等费用共计72607元。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无法与被告方某取得联系,后从其家人处了解到方某在国外打工,已长期未与家人联系。因无法向方某送达诉讼材料,案件本应进入公告程序,但经承办法官多方打听,终于通过微信联系上方某,于是将其引入移动微法院平台,在线送达了相关诉讼材料。

  得知方某在赞比亚工作后,为减轻当事人诉累,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承办法官组织双方当事人通过移动微法院在线进行举证、质证,还原案件事实,最终成功调解。

  移动微法院的应用,避免了案件进入冗长的公告程序,大大降低了送达成本,减轻了当事人回国应诉的诉累,受到各方好评。

  随着微信成为移动互联和沟通交往的重要渠道,浙江高院以微信小程序系统上线为契机,积极谋划建设移动微法院,力争打造建设集约、服务集聚、数据集中、管理集成的一站式移动诉讼服务体系。

  今年1月11日,最高法确定宁波两级法院为全国唯一的移动电子诉讼试点。

  4月9日,最高法信息中心牵头组建全国联合项目组,经过4个月全力攻关,开发出面向全国法院推广的版本,即4.0版。

  记者了解到,移动微法院前后历经近11个月的更新换代,经过宁波、嘉兴等地法院试点应用,目前已具备网上立案、查询案件、在线送达、在线调解、在线庭审、申请执行、网上缴费等20余项功能,实现从立案到执行全流程在线流转,实现诉讼服务事项跨区域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跨部门协同办理,切实解决问累、诉累、跑累的问题,其功能性和稳定性已满足在全省法院推广应用的设计要求、技术要求和实践需求。

  浙江高院常务副院长朱深远说,移动微法院4.0版,为当事人以及全省一线办案法官提供了一个全新、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平台和办案辅助平台,为矛盾纠纷的化解以及司法流程的监督提供了一个全面、规范、全程留痕的多元化解平台和实时监督平台,也为移动端诉讼平台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的模板和方向。

  适用范围广泛

  说起移动微法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宁波到全省推广,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周招社深有感触。

  “宁波移动微法院的成长过程是一个认准方向、上下同欲的过程,是司法工具的一次重大创新,主要定位于实现移动端诉讼服务、智能办案和司法公开三项功能,不仅有效缓解了法院工作的堵点、难点和痛点,而且较好促进了诉讼经济、诉讼效率和诉讼公正,已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周招社说。

  移动微法院适用范围广泛,除刑事案件外,占法院收案量90%以上的民商事、行政、执行案件都可适用,可满足办案人员、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第三方调解人员等多方用户需求。

  据宁波中院立案庭统计,94%的当事人愿意选择使用移动微法院。

  在新闻发布会上,浙江高院审判管理处副处长徐乐盛通过真实案例,介绍了在移动微法院进行审判和执行活动的实况。

  打开手机,通过微信小程序入口访问“浙江移动微法院”,无须下载安装,无需添加好友。当事人通过身份证匹配和人脸识别认证进入,通过掌上法庭直接与法官进行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形式的交流沟通,实现从人民调解、立案申请、讼费缴纳、证据交换和质证、诉讼事项申请、电子送达到移动庭审主要流程的支持,提升工作效率。

  移动微法院支持执行法官外出执行场景,外出执行的照片、录像、文字、语音等信息同步到法院专网执行系统,同时公开冻结、查封、强制执行等执行节点,使执行工作公开透明。

  移动微法院还提供法规查询、计算工具、智能问答、法院导航、线索举报、执行悬赏等诉讼便民服务。

  在一起装饰装修合同纠纷案件的审理中,法院充分利用移动微法院的可移动优势,让远在外地的证人以视频通话的形式出庭作证,实现证人身在天南海北却能“面对面”作证,有效破解了制约案件审理的难题。

  切实减轻诉累

  今年1月2日起,宁波两级法院全面推开移动微法院。截至8月31日,共流转案件80525件,其中民商事案件56068件,占同类案件70%;执行案件24457件,占同类案件60%。

  移动微法院已惠及用户超过15万人,目前日均访问量稳定在1.7万人次以上,今年以来总访问量已超过260万人次。

  作为移动诉讼服务平台,移动微法院让群众打官司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成为可能。

  截至8月31日,当事人在线申请立案22658件,在线签订调解协议和在线撤诉11631件,法官在线组织庭前会议、证据交换、开庭及询问6304件次,跨省跨市开庭或调解1549件,跨国跨境调解或开庭12件。宁波知识产权法庭有600多件案件运用移动微法院办理,较好解决了集中管辖带来的异地奔波之苦。

  作为移动智能办案平台,移动微法院进一步压缩程序性、事务性工作用时,今年以来,宁波两级法院微信送达各种诉讼材料76755件次,大幅提升送达效率。同时节约送达成本,据测算,每年两级法院可节约送达费用500万元以上。此外,有效促进了审判团队的科学分工,促使法官助理审判辅助作用的充分发挥,使法官能够从大量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处理司法核心业务。今年1月至8月,宁波法院在收案增加8%的情况下,平均审理天数下降11%。

  作为移动阳光司法平台,移动微法院具有全程公开、沟通充分、全程留痕的特点,将司法公开从结果公开推向过程公开,大大降低了因信息不对称、公开不够、沟通不畅所产生的信访问题、不信任问题。

  今年以来,宁波执行案件中,送达、执行节点、联系交流和终本约谈等信息发送35万多条,平均每个案件发送信息17条,较好满足了当事人的知情权、监督权,执行信访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宁波中院执行办事大厅信访接待当事人数量由去年上半年的407人次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192人次,降幅达52.83%。

  在腾讯公司法务副总裁江波看来,移动微法院将审判、执行、审判管理、司法公开等多种服务统一于一个平台,纵向可连通各级法院,使法院内部信息互通共享;横向可连通公检法及各政府有关部门,搭建外部服务平台,打破信息孤岛,解决执行困难、舆情监管、立案信访等多维度工作,从内到外建立信息对称、统一可信的管理模式,有效提高社会综合治理水平。

  法制网杭州9月10日电

(责任编辑:单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