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北京互联网法院挂牌成立

2018年09月10日 07:29   来源:法制日报   记者 黄洁

  北京互联网法院挂牌成立

  以网上案件网上审理为原则

  图为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少平(左),北京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延昆(右)共同为北京互联网法院揭牌。黄洁 摄

  法制网北京9月9日讯 今天上午,北京互联网法院正式挂牌成立,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少平,北京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延昆共同揭牌。新设的北京互联网法院将集中管辖北京全市辖区内应由基层人民法院受理的特定类型互联网案件,突破传统审理方式,以“网上案件网上审理”为原则,实现全部或部分诉讼环节的网络化办理。

  北京互联网法院集中管辖的案件范围包括,互联网购物、服务合同纠纷;互联网金融借款、小额借款合同纠纷、互联网著作权权属和侵权纠纷;互联网域名纠纷;互联网侵权责任纠纷;互联网购物产品责任纠纷;检察机关提起的涉互联网公益诉讼案件;因对互联网进行行政管理引发的行政纠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的其他互联网民事、行政案件。对北京互联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提起上诉或抗诉的案件,将分别由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和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目前,北京互联网法院共有员额法官38名,平均年龄40岁,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75.7%,法官平均审判年限10年。

  在审理方式上,北京互联网法院以“网上案件网上审理”为原则,当事人不需要到法院就可以实现起诉、调解、立案、送达、庭审、宣判、执行等全部或部分诉讼环节的网络化办理。对当事人不同意进行线上审理或经法院审查不适合线上审理的案件,将采用线下审理和线上审理相结合的方式。

  北京互联网法院到底什么样

  记者探秘科技与审判如何更进一步对接

  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批准设立,9月9日上午,北京互联网法院正式揭牌成立。整个筹备过程,北京法院系统无疑经历了一场“攻坚战”,在这场“战役”中,所有参与人员全力以赴、全速推进,而最让筹备组绞尽脑汁的其实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北京互联网法院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北京互联网法院首任院长张雯说:“如果北京互联网法院只是一个审理涉互联网案件的法院,那我们就失败了。”

  如今,大幕揭开,全新落成的北京互联网法院与传统法院有何不同,今后将朝哪个方向不断迈进?《法制日报》记者第一时间来到这里,揭秘这家融合了前沿科技与全新司法理念的法院究竟有何不同。

  炫酷的科技法院

  走进坐落于丰台区科技园一栋崭新写字楼内的北京互联网法院,强烈的现代感扑面而来,“高大上”的办公环境,高信息化的技术配置,让人一下子有点难以与印象中的法院联系起来。

  大门左侧,专设的“感知在线诉讼区域”颇为引人注目。走进其中,蓝色星空的顶棚设计透着强烈的时代感,大厅内几个椭圆形的玻璃房间是调解体验区和网络调解室,在这里,不仅可以使当事人轻松了解网络调解的基本知识,也可以方便调解员实际开展网络调解工作。

  与椭圆形房间相对的一整面墙上,漫画、文字、声光电配合,“讲述”了北京互联网法院全时空司法服务、电子送达、网上诉状生成、证据一键导入等独特的办案方式。借助工作人员的演示,记者了解到,北京互联网法院的电子送达将首次实现三大运营商无差别手机短信弹窗,以保证送达的便捷和有效,确保当事人对电子诉讼的及时知情。在科技体验专区,VR法庭实景、裁判文书自动生成、人机互动等,让学习怎么打官司变成一件有趣的事。

  除了有趣,科技带给互联网法院更多的是便利、安全和高效。据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佘贵清介绍,人脸识别技术在北京互联网法院得到充分应用。例如,设在法院入口处的闸机,看起来与普通大厦的闸机没有什么不同,实际上已经对接当事人身份识别系统。当事人只要通过这里,人脸识别系统自动启动,对其身份信息进行比对。

  诉讼服务大厅内,依托大数据为当事人提供六类案件诉讼风险的智能评估,当事人只要在机器前,按照菜单提示完成相关选项,就可获得一份诉讼风险评估报告。“这份评估一方面能帮助法律知识匮乏的当事人识别和避免常见的诉讼风险,也能引导当事人理性选择维权渠道。”佘贵清说。

  全新的审判方式

  科技带来的炫酷感觉,让人们对这个全新法院的审理方式充满好奇。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姜颖说:“远程审理将成为主要审理方式。”

  据姜颖介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凡是属于互联网法院管辖的案件,当事人起诉、调解、立案、庭审、宣判等全部审理流程,均可以在网上进行,无需再到法院。不仅如此,除了法律规定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外,其余案件均在网上公开,任何人均可申请网上旁听。

  在互联网法院的网络法庭内,一场模拟网络庭审正在进行。记者注意到,法庭内只有法官端坐法台前,面前是一块被划分为三部分的大显示屏,双方当事人均通过视频参加庭审,庭上出示的证据同步显示,法庭笔录由系统随案生成。

  对于一个要在互联网上“跑”的法院,技术平台搭建是根基。佘贵清告诉记者,北京互联网法院在平台建设之初就确定了开放包容、平台中立、数据共享、创新升级、安全可控的价值观,用科技打通时空阻隔,以法官、当事人、律师需求为导向,不断满足多元化的诉讼需要。以此为目标,北京互联网法院平台和多元调解平台实现了信息存储与应用统一在同一平台,当事人、法官、律师均在一个平台上完成全部诉讼活动。同时,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实现身份认证、诉讼代理、在线送达、电子存证取证等诉讼行为实时共享、全程留痕、不可更改,促进诉讼流程再造、诉讼质效提升。

  “北京互联网法院还将秉承开放包容的原则,以法官、当事人的用户体验为出发点,不断完善和提升平台功能,将平台打造成为最先进互联网技术的集成。”张雯说。

  新动能带动新发展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安凤德将北京互联网法院的筹备工作概括为“攻坚克难,破冰前行”。对此,全程参与筹建工作的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李经纬深有感触。

  “虽然选址、建设等时间非常紧迫,都是夜以继日的进行,但最大的困难还是来自于对北京建立互联网法院的理解和定位。”李经纬说,就为了搞清到底什么是互联网法院,筹备组先后6次到杭州互联网法院调研、学习,慢慢才对互联网法院建设理念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紧接着,如何体现北京互联网法院的特色成为筹备的第二大课题。如今,独一无二的体验区,独具匠心的LOGO(标识)设计,对接各方的应用平台等,都让北京互联网法院极具特色,但其诞生都经历了艰苦的创意、设计和实施过程。

  “就拿法院的LOGO来说,反反复复讨论、制作了至少几十个版本,不停地进行打磨。”李经纬回忆说,他经常是晚上11点才散会回家,深夜,筹备组又在微信群里开始了讨论。

  记者了解到,作为改革前沿,北京互联网法院建设采取“撤一建一”方式,撤销北京铁路运输法院,按照北京市城区基层法院规格,全新单独设立北京互联网法院,以新机构、新人员、新设施,推动其更加专注互联网审判主业。同时,人员结构呈现出年纪轻、学历高、专业强的特点。

  刚刚从海淀区人民法院中关村法庭调任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张连勇,此前一直立足知识产权案件审判,特别是对涉网络知识产权案件审理颇有心得。来到北京互联网法院后,他的第一项工作不是审案,而是带领团队完善诉讼平台建设。“从两周前报到起,我们就扎进了筹备工作中,任务就是告诉技术公司我们要的是什么。”张连勇说,这项工作特别繁琐,如何将线下解决方式在线上实现必须反复琢磨,不断尝试,一定要努力给法官和当事人提供最好的应用体验。

  揭牌对于北京互联网法院来说只是开始。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代院长寇昉说:“北京互联网法院要充分借助自身基础和优势,在平台搭建、规则创制、人才培养等各方面更进一步,在积极回应互联网时代司法新需求、推动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提升我国在互联网领域的规则制定权和国际话语权等方面充分发挥出首都法院的应有作用。”

  法制网北京9月9日讯

  在推动完善综合治网格局中有所作为

  访北京互联网法院首任院长张雯

  作为北京互联网法院的首任院长,从获得任命那天,张雯就在想两个问题:互联网法院与传统法院到底有什么区别?北京互联网法院要有什么特点?

  今天,张雯接受《法制日报》记者专访时说:“经过不断学习和反复思考,我认为,北京互联网法院一定要在推动完善综合治网格局,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上有所作为,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张雯说,互联网法院是司法改革的重大举措,是中央交办的改革任务,同时也是审判方式的一种重大创新。北京作为国家的科技创新中心,集中了全国最多的互联网及科技创新企业,是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前沿阵地,因此对涉互联网纠纷解决的法律需求最为旺盛,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因行业管理引发的涉互联网行政争议。正是基于这种特殊的地域特点,北京互联网法院突破专注于办理传统涉互联网民事案件的已有模式,打造互联网民事、行政案件统一集中审理的北京模式,必然使得受案类型更加多元,治理规则更加多样,在推动全方位、多向度综合治网上更有机会做出更大作为。

  张雯说,之所以要把互联网案件从普通案件中剥离出来,建设互联网专门法院,就是因为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已经走到世界的前面。作为司法机关,必须要对这个领域的发展有所研究、有所规范,要在这个行业的规则制定中增强我们的话语权。

  张雯告诉记者,为了这个目标,北京互联网法院通过集中全市互联网审判资源、案件资源、人才资源等,平台搭建引入最新信息技术,实现覆盖全面、对接各方、保障有力,在数据导流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数据安全保障上,都将拥有绝对优势。基于这些优势,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建设始终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好效果,按照“网上案件网上审理”的基本思路,全力打造一个“开放包容、平台中立、数据共享、创新升级、安全可控”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在技术和司法的双轮驱动下,加快建成“四个中心、两个园地”,即互联网司法技术应用中心、互联网司法国际交流中心、互联网法律学术研究中心、互联网党建创新示范中心、审判人才培养园地、法律人才实践园地。

  “到这里后的每一天都有全新的感受,每一天都有全新的认识,也感觉到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张雯希望,未来的互联网法院对外是开放型法院,可以让社会公众走进来体验信息技术给司法实践带来的变化;对内拥有学习型、研究型的队伍,将互联网法院的法官们培养成互联网行业的佼佼者,在互联网行业发展和规则制定的国际舞台上,有中国法官侃侃而谈的身影。

  法制网北京9月9日讯

  专家观点 互联网时代需要互联网法院

  刘哲玮(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最高人民法院研修学者)

  9月9日,北京互联网法院正式挂牌成立。这是继杭州互联网法院之后,我国设立的又一家专司解决互联网领域纠纷的法院。设立专门的互联网法院是中国司法的一项创举,在全世界都并无成熟先例。为什么我国会首开风气,设立专门的互联网法院呢?

  对于中国人,乃至熟悉中国社会生活的外国人来说,这一答案都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中国是互联网时代下首屈一指的大国,互联网生活已经深入地贯穿到每一个公民、每一家企业的日常生活和经济交往之中。无论是电子商务的买卖交易,还是网络音视频节目的观看下载,无论是自媒体上的文章分享,还是手机扫码的在线支付……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在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都与互联网发生着交集。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开路先锋,设立专门的互联网法院自然是变得理所应当:

  互联网时代需要高效的涉网纠纷解决方式。互联网提高了生活品质,但也必然产生大量的涉网纠纷。这些涉网纠纷需要更高效率的纠纷解决方式。因此,网上案件网上审,当事人足不出户就参与全部诉讼过程成为人民群众对涉网案件审理的当然需求。而由互联网法院专门解决涉网纠纷,既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也符合民事诉讼的一般原理。例如,民事诉讼中确定管辖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方便法院审理,传统纠纷将合同履行地、侵权行为地等作为案件管辖的连接点,以便法院调查审定证据。而涉网纠纷的证据大多发生在互联网上,从方便法院审理的角度看,地域空间的划分不再重要,更应当关注的是哪一家法院能够最方便地在网络上固定审查证据。互联网法院较之传统法院,在电子证据、在线庭审、电子送达等方面的专长,使得其既满足人民群众对高效解纷的需要,也符合民事诉讼的基本规律。

  互联网时代需要统一的互联网治理规则。涉网纠纷性质上的特殊、新颖已经引起立法机关的重视,陆续出台专门的互联网治理规则,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电子商务法就是典型。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法院对互联网这种新事物的认识也不尽一致,对于同一规则,不同的法院和法官完全可能存在不同的认识。因此,由互联网法院专门处理涉网纠纷,对其他法院形成辐射带动,可以确保在互联网领域的规则统一,为我国互联网领域的管理和规范提供规则保障。

  互联网时代降低了专业司法的门槛。虽然互联网法院有提高效率和统一规则的重要功能,但如果作为用户的当事人和法官不能有效地使用,那么其存在的意义就大为削弱。由于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使用普及度在全世界都居于前列,绝大多数成年公民都能够通过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完成身份认证、价款支付、视频对话、文件下载,从而使得互联网法院的在线审理模式可以被大众广泛使用。专业的互联网法院只会提高当事人和法院的司法效率,而不会带来额外的负担与成本。

  北京互联网法院的挂牌成立,是司法机关对互联网时代下纠纷解决需求和社会治理需求的有力回应。设立北京互联网法院,不仅增加了互联网法院的新鲜血液,更有助于互联网法院的发展成熟。北京一方面是我国法律服务和法律研究的中心,另一方面又是我国互联网企业最集中的城市,既具有解决大量涉网纠纷的需要,又有雄厚的基础能够为互联网法院提供法学理论和信息技术上的支持。北京互联网法院在提高效率、统一规则、降低成本上都具有天然的优势,一定可以在平台建设和流程规范上做到中立、开放、专业、高效,在纠纷解决和网络治理领域形成多个标志性判决,为维护网络安全、化解涉网纠纷、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提供更有力的司法保障。

  互联网时代需要高效快捷的解纷机制,需要完善统一的法律规则,需要互联网法院的有力保障。期待北京互联网法院在互联网领域的纠纷解决和规制统一上大显身手,大有作为。

(责任编辑:单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