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产业 > 专题库 > 著名画家徐冬冬 > 正文

徐冬冬:隐逸十年 不改初衷(视频)

2016年07月13日 17:00   来源:国际在线   王蕾

 

画家徐冬冬

  他曾是由联合国主办画展并收藏其作品的中国画家,他创立了中国抽象绘画流派,他在声名鼎盛之时悄然隐逸,在京郊“云归处”潜心创作;他深知“画画不是目的,问道才是根本”,并在数十年间不断地创新及诠释。

  他就是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徐冬冬。

  相关链接著名画家徐冬冬专题

  随世参悟 养“浩然之气”

  “云归处”是徐冬冬在京郊的一处庭院,2004年以后,在经历了“阳光与和谐的梦想”行为艺术创作后,徐冬冬开始了十年的隐逸生活。将这处小庭院起名为“云归处”,缘起于徐冬冬对元代画家倪云林的景仰。

  “我的隐逸,重在‘逸’,重在养‘浩然之气’。十年的隐逸生活,不断地给我带来智慧和灵感,让我的内心充满着快乐与自在,这也许是天命所使”,徐冬冬说。在这处处皆是意趣的庭院里,徐冬冬持续着他对中国抽象绘画的研究,院中的牡丹、芍药、梅花、藤萝等,一草一木都开启了他对宇宙世界的探讨和兴趣。一花一世界,他将自己的内心与花心相通而融之,他深深体会到宇宙也是有心的。

  他的隐逸不是不求闻达,而是随世参悟。中国道家的“忘我”精神是徐冬冬十年隐逸生活中最大的内心感受。自宇宙间有了生物后,就产生了一个“我”字,即在本性中就存在贪念,人类更不例外。中国的学问都讲求克服这个“我”字,佛家讲“无我”的境界,道家讲人融于大自然中的忘我情怀,儒家则讲克己复礼之“勿我”。

  十年隐逸,徐冬冬在他的笔墨色彩里探究和寻觅着,只为那个“去我”。“当你处在忘我的状态时,就会觉得身心轻松愉悦,就没有了世俗的烦恼。”有时候静坐在庭院里,看到一轮月亮照在院中的水面上,一条小鱼缓缓地游进月亮里,徐冬冬说:“那一刻仿佛觉得时间停住了,那条小鱼淡定而又从容,这条小鱼便是我。”

  对徐冬冬而言,十年隐逸是一个修行、修心的过程,隐逸不仅仅使他远离了主流社会的纷扰,潜心学问,还不断地修养着他的内心。

 

联合国副秘书长、贸发委秘书长理库佩罗先生在《从传统走向现代——徐冬冬作品回顾展》开幕式上致辞 2001

 

中国驻联合国欧洲总部特命全权大使乔宗淮先生在《从传统走向现代——徐冬冬作品回顾展》开幕式上致辞 2001

 

画家徐冬冬在画展开幕式上致辞 2001

 

画家徐冬冬与联合国副秘书长理库佩罗先生在画展开幕式 2001

 

联合国副秘书长、欧洲总部主任彼得罗夫斯基先生与画家徐冬冬 2001

 

画家徐冬冬与中国驻瑞士大使馆大使吴传福先生(左)以及政务参赞杨先生(右)在画展开幕式 2001

 

《从传统走向现代——徐冬冬作品回顾展》 2001

 

《从传统走向现代——徐冬冬作品回顾展》 2001

 

《从传统走向现代——徐冬冬作品回顾展》 2001

  “阳光与和谐的梦想” 时代呼唤的声音

  1994年至1996年,徐冬冬行走中国的36条山脉写生,当路经到青藏公路唐古拉山口的时候,同伴们都已很疲惫了,坐在路边喝碗羊汤歇歇脚,徐冬冬在那旷野中,望着褐色的山脉依偎在天边,“那一刻,白云在我的头顶飘过,离我是那么的近,忽然一阵风把远处的树叶从我面前吹过,我那颗心便随它而去了。”回忆起旷野上的这一幕,徐冬冬又回到了那心醉的时刻。正是在这心醉的瞬间,“阳光与和谐的梦想”的创作灵感产生了。

  “阳光”代表着西方的文化,“和谐”代表着东方文化,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带来的梦想就是时代呼唤的声音。带着对这种声音的向往,徐冬冬把几年来写生时对中国山川的认知和创作汇编成《徐冬冬画集》,这本画集映射着他的内心世界。这位东方的艺术家以西方行为艺术的方式,将这本画集放到欧美国家的图书馆里,不同文化间、不同肤色、不同阶层的人们观看这本画集时产生的不同感受,便是此作品的再延续,以求得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会通。

  徐冬冬的行为艺术“阳光与和谐的梦想”,其足迹遍及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的1700多家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机构,仅在美国就有600家机构,包括美国国会图书馆、纽约公共图书馆、美国国家美术馆、史密斯学会、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都参与其中。

  谈及“阳光与和谐的梦想”的缘起时,徐冬冬说:“中国传统的士人精神、‘天下为公’的情怀,给了我很多的教益,作为世界的一分子,我真诚地渴望去为世界和平而奔走。不见得一个人非要成为领袖才能去关心世界的和平,作为一个个体,只要诚心诚意去做了,同样也会得到福祉。”正是带着这样的情怀,在21世纪中国进入世界的进程中,徐冬冬展开了“阳光与和谐的梦想”的创作。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西北大学、莱斯大学讲演时,强调21世纪中国进入世界,是文化的规律,同时也是对中国文化的考验。表面上看,国与国之间的问题是政治、经济问题,其实最终都要落到文化的认同上。他说,这个时代需要中国的新型文化,而中国的新型文化要有我们自己的自然观、宇宙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阳光与和谐的梦想》行为艺术暨“向世界500家著名图书馆赠《徐冬冬画集》”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启动 1997

 

《阳光与和谐的梦想》行为艺术在美国旧金山举行 1999

 

49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和文化参赞参加《阳光与和谐的梦想》行为艺术开幕式 1997

 

画家徐冬冬向联合国图书馆放置《徐冬冬画集》,联合国副秘书长彼得洛夫斯基接受赠书 2001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雷洁琼、王炳乾、王光英、程思远、吴阶平和北京文化界500余人出席了《阳光与和谐的梦想》行为艺术开幕式 1997

 

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画家徐冬冬向60个国家的艺术博物馆的图书馆实施《阳光与和谐的梦想》行为艺术,放置《徐冬冬画集》 1998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大使李肇星先生接受画家徐冬冬捐赠给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的《徐冬冬画集》 1999

  画画不是目的 问道才是根本

  儿时的艺术启蒙,对徐冬冬影响很深。徐冬冬小时候,家家户户的墙上都挂着毛主席的画像和语录,而他的小房间里挂着的是徐悲鸿的鹅图、沈尹默的行书,虽然当时他还不懂绘画,可是这些画作深深地打动着他,吸引着他。有时候靠在床上看着这些画作,看着看着就入迷了,睡着了,醒来时手上还捏着一块寿石工刻的图章。

  他十多岁开始学习绘画,深受古人绘画的启迪。这位少年常去故宫绘画馆临摹古画,慢慢地,在十米开外看到大师的画作,他就能清晰地分辨出是哪位大师的作品。“每次去临摹古画,就是和古人们的一次雅集,看着看着,仿佛画里的人物从画中走下来了,有说有笑,似仙境一般。”回忆少时的情形,徐冬冬轻轻地闭着眼睛,陶醉地说。

  徐冬冬的绘画,不光来自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潜移默化,也广泛吸取了西方绘画的思想与风格。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法国的一个傍晚,徐冬冬徜徉在塞纳河畔,感受和寻觅着西方印象派大师莫奈当年画日落的情景。当他扶着桥上的栏杆放眼望去,看到塞纳河在落日的映射下像红绸缎子一样神秘和柔美,他的眼泪瞬间就流了下来。这激动的泪水,是莫奈的灵魂和一个来自中国的年轻画家的灵魂的碰撞,流淌在徐冬冬的内心深处,使他久久不能平静。莫奈、塞尚、高更的印象派绘画,给了他很大的影响,他将传统中国画与之结合,并以林风眠的作品为引导,进入到近十年时间的印象绘画的创作之中。

 

墨鸟图,水墨纸本,46cm ×44cm,1980(南京博物院收藏)

 

秋风吹下红雨来,彩墨纸本,68cm ×137.5cm,1985 (中国美术馆收藏)

 

写松图,设色纸本,1986(中国美术馆收藏)

 

吉祥贵寿图,设色纸本,1975(中国美术馆收藏)

 

《帆》系列组画——归,丙烯纸本,2004

 

红河谷,彩墨纸本, 1988

 

结合与演变,丙烯纸本,1999

 

林中白屋,彩墨纸本,1990

 

母牛肚中的男人, 彩墨纸本,1993

 

浓淡烟鬓半雨晴,彩墨纸本,1993

 

听奏唐人山水新曲,彩墨纸本,1993

  而在世纪之交,当在荷兰的一个博物馆里与蒙德里安的抽象画作邂逅时,那简约、概括的抽象思维深深地感染了他,在真正意义上影响了徐冬冬的抽象绘画进程,他告别了印象派绘画,从此全然走进了抽象绘画的世界。

  徐冬冬是具有自己艺术思想“心造境”和宇宙观的画家,在创作上经历了从意象绘画到印象绘画、再到抽象绘画的过程,所以他的抽象绘画具有较深的绘画基础和理论基础。他的抽象绘画理念与别人不同,他是在中国的哲学里寻找着抽象的概念,使之转化成他的绘画语言。“在中国的哲学里并不缺少抽象的概念,但在东方文化里缺少抽象和逻辑的思维,我从事的中国抽象绘画,并不是简单地创立一个画种,而是试图将抽象思维引入到中国新型文化的建设之中。”徐冬冬说。

  从15岁起开始学习绘画至今,已逾四十载。在这数十年里,他的画作都是不同的,不同于古人,不同于老师,不同于过去的自己。画画不是目的,问道才是根本。徐冬冬说,“绘画是从技入道的过程,伴随着无知之知的探寻,从他人那里学来的知识并不是你的,要在学习后从内心里反思,将他人的知识去掉,再从自己心底里生长出来的智慧,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你的知识。”

  “问道”贯穿着徐冬冬的绘画人生,而正是在“无知之知”的探寻中,他创立了中国抽象绘画。

  随着西方文化的普遍浸入,人们的快乐和幸福大多建立在以人类为中心的基础上,而对宇宙世界采取了征服的态度。徐冬冬的抽象绘画则关注宇宙世界万物的平衡,强调人类的快乐与幸福应建立在宇宙万物的和谐之上,其传达的宇宙观既有着中国古老的“天人合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也有着对当下以及未来人类命运、文化演变的思考。对徐冬冬而言,对中国抽象绘画的探索,是建立中国新型文化的一种努力。

  将“小我”化于“大我”以至“无我”,向世界传达中国新型文化的意蕴和力量,这就是徐冬冬隐逸十年、不改初衷的情感源泉。

 

《不围》纸雕塑,丙烯纸本,2005

 

《佛家》系列组画——非常,丙烯纸本,2001

 

《感受》系列组画,丙烯纸本,95cm ×178cm,2003

 

《距离二十三》系列组画之一,纸雕塑,丙烯纸本, 2005-2006

 

《神灵十则》系列组画第6号——魂,丙烯纸本,2007

 

《诗》系列组画第5号——国风,丙烯纸本,2003

 

《四季》系列组画——春夏秋冬第1号之夏,丙烯纸本, 179cm ×96cm,2014

 

《四季》系列组画——冬第3号,丙烯纸本,179cm ×96cm,2013

 

《四季》系列组画——秋第3号,丙烯纸本, 179cm ×96cm,2013

 

《太极》系列组画——迷失的快乐第3号,丙烯纸本,2008

 

《天穹》系列组画第二号——静,丙烯纸本,180cm ×97cm,2003

 

《无根的神韵》纸雕塑,水墨纸本,2011

 

林中所悟,彩墨纸本,1994

 

听闻残雪话春曲,丙烯纸本,198cm ×106cm,1999(联合国收藏)

  徐冬冬简介:

  中国画家,1959年生人。

  少年时便在故宫临摹古画,刘海粟、吴作人、刘开渠、王森然等大师级艺术家都曾对他深有教导。

  他对意象绘画、印象绘画、抽象绘画都有着深入研究和创作实践,并涉猎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作品跨度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已逾40年,画风几经突变,充满创新的精神。他提出了“心造境”的艺术思想,形成了自有的宇宙观。

  1987年,中国美术馆在主大厅为其主办个人作品展,作品成为馆藏。

  1988年,成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次年更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

  1990年,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了徐冬冬个人作品大型巡回展。

  1997年起,创作实施了历时五年的《阳光与和谐的梦想》大型行为艺术,全球上千家文化艺术机构收藏了《徐冬冬画集》。

  2001年,联合国主办《从传统走向现代——中国画家徐冬冬回顾展》,作品《听闻残雪话春曲》被联合国永久收藏,这是联合国第一次收藏中国画家的作品。

  2003年至今十余年,归隐田园,创作、游历、问道,创立中国抽象绘画流派。(图片由画家本人提供)

(责任编辑:李冬阳)

最新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