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0月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7%,连续3个月实现正增长,包括制造业在内的传统产业效益正持续改善。与此同时,“要发展制造业就必须首先稳住传统产业的基本盘,坚持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并举”等观点引发关注。
近年来,以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各地招商引资、政策倾斜的重点。而化工、钢铁、煤炭、纺织等传统产业则被打上“落后”标签,将其视作低端产业、夕阳产业。还有一些片面理解认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只能依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从而减少了对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的关注与投入,对一些传统制造业企业实行清退淘汰。比如,有的化工企业贷不上款、立不了项,合法合规的正常生产经营受到影响;有的纺织企业手握多项技术专利,但仍常年出现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名单里。这些认知偏差,都可能影响产业健康发展。
其实,经过长期发展,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已成为我国实体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与百姓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传统产业既是家底,也有优势。一些产业规模大、链条长,上下游关联行业多,不仅是很多地方保持经济增长和就业稳定的基本盘,也是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现实中,一些基础好、积累厚的传统产业集群,在供应链产业链的有效协调以及人才集聚、成本控制等方面,仍发挥着积极作用,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像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产业,则持续稳定提供着就业岗位,吸纳了包括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内的大量就业人口,是城镇就业的稳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