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巩固夯实工业恢复基础

2022年08月03日 08:17   来源:经济日报   李 武

  二季度,我国经济顶住压力实现正增长,其中工业经济率先企稳回升,体现了宏观经济大盘“压舱石”作用。

  从供给端看,工业生产边际改善明显,新动能引领持续。工业生产5月份增幅实现由负转正,6月份生产增速进一步加快,5月份、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0.7%、3.9%;二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继续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锂离子电池、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小类行业增加值增速均在20%以上。从需求端看,制造业企业需求持续恢复,出口保持强劲。6月份,制造业新订单指数由4月份的42.6%回升至50.4%,重回荣枯线之上,新出口订单指数由4月份的41.6%回升至49.5%,市场需求回暖;工业品出口强劲回升,5月份、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11.1%、15.1%,快速扭转4月份出口下降趋势。

  工业经济较快恢复,是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体现我国工业经济的强大韧性。在一系列稳增长、稳链达产、助企纾困政策作用下,前期受疫情影响的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得以有效疏通,物流保通保畅政策效果显现,长三角、吉林等受疫情影响较大地区工业生产明显改善。6月份,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由5月份下降7.0%转为大幅增长16.2%,对工业经济稳定增长起到显著支撑作用。同时,助企纾困政策效果持续释放,企业税费负担有所减轻。

  工业经济整体呈企稳恢复态势,但要清醒认识到,目前工业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企业依然面临市场需求不足、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企等突出困难,制造业上下游利润分化,部分行业企业仍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困境,企业内生投资动力不足等问题值得关注。因此,巩固夯实工业经济恢复基础,仍需着力解决当前市场主体面临的突出困难,稳定市场预期,加大帮扶力度,营造稳定发展环境。

  一是稳定市场预期,给企业吃下“定心丸”。夯实工业经济恢复基础,稳预期提信心仍是关键。虽然预期看不见摸不着,却反映了市场主体对未来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预判,影响市场主体的判断和选择。因此,筑牢工业经济稳定恢复基础,关键还在于稳定市场主体对疫情防控的预期,对行业监管的预期,对经济平稳增长的预期,切实提振发展信心。

  二是持续纾困解难,给企业注入“强心剂”。夯实工业经济恢复基础,相关助企政策仍需加力提效。一方面,继续巩固保供稳价成效,提升初级产品和重要原材料供应能力,稳定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落实落细畅通产业链供应链等政策,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盈利水平。另一方面,对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制造业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中小微企业,要强化精准帮扶,切实降低企业综合经营成本,助力企业渡过难关。在助企纾困的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升级的支持,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加大对企业技术的改造支持,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增强企业投资内生动力。加快培育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优质企业,培育更多中小企业成长为细分领域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或“配套专家”。

  三是扩大内需市场,为企业营造“稳环境”。夯实工业经济恢复基础,需在稳投资促消费上发力,进一步稳定经济大盘,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外部环境。前期出台的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从加快推进一批论证成熟的水利工程项目、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稳定增加汽车家电大宗消费等6个方面对扩大消费和投资作出部署。要进一步落地落细扩内需各项政策措施,同时创新投融资机制,激发“新基建”投资活力。培育壮大新消费群体、新消费市场、新消费模式等新型消费,促进消费扩容升级。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活动,释放市场需求。加快消费品工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消费品工业实施数字“三品”的技术融合应用能力,以数字化赋能消费品工业提质升级。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 武)

(责任编辑:冯虎)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巩固夯实工业恢复基础

2022-08-03 08:1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二季度,我国经济顶住压力实现正增长,其中工业经济率先企稳回升,体现了宏观经济大盘“压舱石”作用。

  从供给端看,工业生产边际改善明显,新动能引领持续。工业生产5月份增幅实现由负转正,6月份生产增速进一步加快,5月份、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0.7%、3.9%;二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继续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锂离子电池、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小类行业增加值增速均在20%以上。从需求端看,制造业企业需求持续恢复,出口保持强劲。6月份,制造业新订单指数由4月份的42.6%回升至50.4%,重回荣枯线之上,新出口订单指数由4月份的41.6%回升至49.5%,市场需求回暖;工业品出口强劲回升,5月份、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11.1%、15.1%,快速扭转4月份出口下降趋势。

  工业经济较快恢复,是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体现我国工业经济的强大韧性。在一系列稳增长、稳链达产、助企纾困政策作用下,前期受疫情影响的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得以有效疏通,物流保通保畅政策效果显现,长三角、吉林等受疫情影响较大地区工业生产明显改善。6月份,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由5月份下降7.0%转为大幅增长16.2%,对工业经济稳定增长起到显著支撑作用。同时,助企纾困政策效果持续释放,企业税费负担有所减轻。

  工业经济整体呈企稳恢复态势,但要清醒认识到,目前工业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企业依然面临市场需求不足、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企等突出困难,制造业上下游利润分化,部分行业企业仍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困境,企业内生投资动力不足等问题值得关注。因此,巩固夯实工业经济恢复基础,仍需着力解决当前市场主体面临的突出困难,稳定市场预期,加大帮扶力度,营造稳定发展环境。

  一是稳定市场预期,给企业吃下“定心丸”。夯实工业经济恢复基础,稳预期提信心仍是关键。虽然预期看不见摸不着,却反映了市场主体对未来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预判,影响市场主体的判断和选择。因此,筑牢工业经济稳定恢复基础,关键还在于稳定市场主体对疫情防控的预期,对行业监管的预期,对经济平稳增长的预期,切实提振发展信心。

  二是持续纾困解难,给企业注入“强心剂”。夯实工业经济恢复基础,相关助企政策仍需加力提效。一方面,继续巩固保供稳价成效,提升初级产品和重要原材料供应能力,稳定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落实落细畅通产业链供应链等政策,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盈利水平。另一方面,对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制造业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中小微企业,要强化精准帮扶,切实降低企业综合经营成本,助力企业渡过难关。在助企纾困的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升级的支持,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加大对企业技术的改造支持,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增强企业投资内生动力。加快培育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优质企业,培育更多中小企业成长为细分领域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或“配套专家”。

  三是扩大内需市场,为企业营造“稳环境”。夯实工业经济恢复基础,需在稳投资促消费上发力,进一步稳定经济大盘,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外部环境。前期出台的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从加快推进一批论证成熟的水利工程项目、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稳定增加汽车家电大宗消费等6个方面对扩大消费和投资作出部署。要进一步落地落细扩内需各项政策措施,同时创新投融资机制,激发“新基建”投资活力。培育壮大新消费群体、新消费市场、新消费模式等新型消费,促进消费扩容升级。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活动,释放市场需求。加快消费品工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消费品工业实施数字“三品”的技术融合应用能力,以数字化赋能消费品工业提质升级。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 武)

(责任编辑:冯虎)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