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我国消费扶贫再上新台阶

2020年09月18日 14:5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九月的陕北,瓜果飘香。记者从9月16日-17日在延安举行的2020年全国消费扶贫论坛上了解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我国消费扶贫也是硕果累累。仅今年上半年,各地区、各部门累计直接采购贫困地区农产品就超过220亿元,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超过2000亿元,为打赢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硬仗作出了积极贡献。

  拿出真招实招,投入真金白银

  “消费扶贫一头连着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一头连着发达地区广阔市场,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创新举措。”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史育龙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郭兰峰表示,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聚焦疫情灾情对农产品销售带来的不利影响,聚焦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密集出台政策举措,拿出真招实招硬招,推动消费、流通、生产各环节精准对接,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力量协同发力,消费扶贫工作迈上新台阶。

  为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国家发展改革委制订针对性方案,联合27个部门开展30项具体行动;财政部推动各级预算单位预留采购份额,交易额突破10亿元;中央军委有关部门研究制订专门文件,完善贫困地区农副产品进军营机制;北京、江苏、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出台系列配套文件,形成推动消费扶贫工作的政策体系。

  贯通贫困地区农产品上行的“最后一公里”,需要补齐短板。为此,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在贫困地区布局建设一批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商务部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实现贫困县全覆盖;交通运输部指导各地免收农产品运输车辆通行费;邮政局推动快递下乡,全国乡镇快递网络覆盖率提高到97%。

  消费扶贫正在全社会形成合力。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指导中央各定点扶贫单位,把消费扶贫作为定点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农业农村部举办产销对接活动,帮助销售农产品近40亿元;全国工商联等四部门动员民营企业与贫困地区搭建产销对接平台,组织社交电商平台帮助销售农产品近14亿元;教育部组织高校系统,仅半年就购买农产品近6亿元;全国总工会引导工会会员自发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

  今年,湖北受到疫情严重冲击,全国各地都在为湖北“搭把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8月,中央部门、单位累计直接购买湖北滞销农产品超过16亿元,帮助销售超过160亿元。据湖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海洋介绍,湖北积极组织开展直播带货、专场公益活动、市(州)长会客厅、深度贫困县淘宝直播、“薇娅魅力中国行(湖北站)”、出口转内销专场带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与广州市、浙江省开展合作对接,推荐近90家企业入驻广州市电商平台,长三角地区签约金额7550万元;北京市通过对口协作平台帮助丹江口库区销售农特产品近3000万元。

  形式更多元,产业是根本

  郭兰峰表示,随着消费扶贫的深入开展,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参与主体日益多样化。由最初的党政机关带头示范,逐步扩大到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大专院校、民营企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全面参与;二是帮扶方式日益多元化。从最初的单一订购采购逐步扩大为“以买代帮”“以购代捐”、直播带货等多渠道发力;三是政策效益日益综合化。从最初的旨在解决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卖难”问题,逐步成为促进贫困地区产业振兴,带动小农户加速融入全国大市场,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的重要途径。

  “消费扶贫一头连着贫困群众的钱袋子,另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菜篮子、米袋子,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对畅通农产品销售,保障农副产品供给意义重大。”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张晓光表示,近年来,陕西省依托资源禀赋,打造“3+X”农业特色产业。目前,全省的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3和1/4,猕猴桃产量占全世界的1/3,为开展消费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徐新荣说,延安积极推进“互联网+营销”,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协作,创新开展“延安有我一棵苹果树认养”等活动,投放苹果无人售卖机,让特色农产品穿上文化的“马甲”,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远走高飞。全市注册网店、微店超4万户,上半年网络交易额38亿元,同比增长13%。

  “消费扶贫能够行稳致远,最终要依靠产品质量和口碑赢得市场青睐。”甘肃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翟建军表示,甘肃省把品牌建设作为推进消费扶贫的关键来抓,推动贫困地区农产品供给由粗放的原生态转变为健康、绿色、高品质的精细型产品。

  消费扶贫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形式。招商局集团扶贫办副主任黄奕介绍说,针对贫困地区农产品品牌“小而弱”,大宗农产品卖不远、价不高、缺订单,不能形成品牌溢价的痛点,招商局集团在2018年创新推出“27°农”公益助农品牌,进而带动生产端的模式变革。2019年,“27°农”品牌从开始的4款单品发展到60余款助农产品,产品覆盖13个国家级贫困县,销售额2400余万元,带动近万名贫困人口增收。

  在阿里巴巴集团阿里研究院副院长谭崇钧看来,数字技术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新的可能。2018年,阿里巴巴与湖北秭归县开展合作以来,“伦晚”脐橙品种的线上销售额从2018年的不到百万元,快速提升至2020年的超千万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部副部长刘培林认为,消费扶贫本质上是将贫困地区比较分散、小量、多样化的特色农副产品和文旅资源,通过现代化销售和配送体系对接到大市场。进一步提升消费扶贫的效果,应该从消费扶贫产品生产这一上游环节、物流配送这一中游环节以及最终消费市场这一下游环节,三个方面同时入手。

  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在此次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个部门发布了《巩固拓展消费扶贫成果延安共识》。《共识》指出,2020年底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通过持续扩大已脱贫摘帽地区的产品和服务消费,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贫困地区产品发展面临着产销不对路、质量不稳定、有质无量、物流损坏严重、消费服务缺失等突出问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农村经济与地区发展部王艳华研究员认为,总体看,目前贫困地区产业仍然孱弱,市场竞争力不足,需要“扶上马”“送一程”,2020年以后,消费扶贫仍需持续发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孙广宣表示,“十四五”时期,要把消费扶贫作为促农增收、防止返贫的一种有效措施,聚焦巩固脱贫成果任务重的地方和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农村低收入群体,坚持市场化导向,更加注重尊重消费者意愿和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更加注重挖掘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消费潜力,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丰富政策内涵,注重市场规律、强化激励约束,加快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为主、社会参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让消费扶贫焕发新的活力。

  孙广宣表示,“十三五”时期,消费扶贫尚处于探索、推进阶段,主要政策功能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打通产销对接渠道、帮助贫困地区快速解决农产品积压滞销问题。“十四五”时期,消费扶贫不仅要关注销售流通领域,更应从消费端发力,倒逼供给侧改革,推动脱贫摘帽县等欠发达地区的产品和服务提档升级,真正打通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痛点、难点和堵点,进一步推广订单生产、定向采购、直播带货等创新形式,推动消费扶贫以产品消费为主向产品及服务消费延伸,加快构建形成以产地和消费地为载体、以骨干企业为平台的网状式全链条消费扶贫新模式,实现消费端和生产端互利共盈。

  在扶持对象上,要推动消费扶贫由特惠型政策转向普惠型政策,重点加强对特色主导产业相关产品和服务销售、流通、生产等环节的扶持,有针对性地解决欠发达地区主导产业不大不强的问题,辐射带动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农村低收入群体增收致富。

  “在消费扶贫过程中,政府、国有企业、企事业单位、部队等仍是参与购销的主要力量,其他方面的参与度、主动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孙广宣认为,“十四五”时期,应在继续发挥好政府引导作用的同时,进一步突出市场机制重要作用,形成产销地各类市场主体的良性互动。

  近年来,社会对消费扶贫的认可度和参与度不断提高,但少数市场主体在利益驱使下,借消费扶贫之名浑水摸鱼、以次充好,对正常市场秩序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孙广宣表示,要强化激励约束,推动市场主体由自发性生长向规范化、有序化参与转变。

  “消费扶贫不仅是促进贫困地区的生产与供给,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形成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要举措。”郭兰峰说,这是一篇已经动笔的大文章,有必要、有条件继续做下去,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和标志性工程。(经济日报记者 熊丽)

(责任编辑:张雪)

我国消费扶贫再上新台阶

2020-09-18 14:5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