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看看中国经济基本面】我国产业链优势无可替代

2020年03月08日 06:24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李予阳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针对防疫需要,一批汽车、服装等生产企业紧急转产,跨界生产口罩、防护服等紧缺物资。“无论是稳产保供还是转产防疫物资,无不体现了中国制造强大的生产能力、齐全的配套能力和高效的应变能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研究室主任许召元表示。我国完善的工业体系、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配套能力,成为抗击疫情的重要支撑。

  目前,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产业门类齐全,基础设施完善,各个行业的上中下游产业形成聚合优势,加上我国拥有的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科技和专业技能人才队伍优势,将中国打造成了全球的制造基地,成就了“中国制造”。

  产业链大而全是基础,大而强、大而优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大机遇下,产业结构正在面临深刻调整。随着不少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陆续实施,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一个焦点。作为制造业大国,面对全球经济放缓、生产成本上升和资源环境约束,我国正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抓紧攻克“卡脖子”技术和高端装备,朝着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方向迈进。工业发展加速迈向中高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融合,新兴产业正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新引擎。

  “中国产业链的综合优势目前不仅没有国家能够替代,而且还会随着新的产业加入更加完善。”商务部综合司司长储士家表示,随着我国科技发展和扩大开放,既有像5G这样的国内新产业链形成,也有像特斯拉这样的国外产业链融入。中国企业也在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主动走出去进行国际化经营。

  当今世界,一国实力已不仅限于技术和资本,更包括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的综合优势。我国在全球产品供应链中的地位有目共睹。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产业增值链条不断延伸,并向深加工和核心技术领域扩展。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角色也在发生积极变化,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从最初的廉价外包目的地转变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中心,与发达国家间正在由传统纵向分工向纵横交错、互补与并存方向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新的国际产业链和产业利益共同体加速形成,稳步提升我国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我国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也反映了自身的比较优势,体现了全球化下的分工协作。

  当前,各地在复工复产中加强同经贸伙伴的沟通协调,优先保障在全球供应链中有突出影响的龙头企业和关键环节恢复生产供应,维护全球供应链的稳定。

  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宗长青表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重要地位不会因为疫情影响而改变,当前也并没有出现供应链、产业链因疫情影响向国外大规模转移的现象。

  随着复工复产有序展开,我国的产业链优势必将进一步稳固,助推中国制造业整体转型升级,中国经济也一定能够迈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予阳)

(责任编辑:刘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看看中国经济基本面】我国产业链优势无可替代

2020-03-08 06:2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针对防疫需要,一批汽车、服装等生产企业紧急转产,跨界生产口罩、防护服等紧缺物资。“无论是稳产保供还是转产防疫物资,无不体现了中国制造强大的生产能力、齐全的配套能力和高效的应变能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研究室主任许召元表示。我国完善的工业体系、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配套能力,成为抗击疫情的重要支撑。

  目前,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产业门类齐全,基础设施完善,各个行业的上中下游产业形成聚合优势,加上我国拥有的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科技和专业技能人才队伍优势,将中国打造成了全球的制造基地,成就了“中国制造”。

  产业链大而全是基础,大而强、大而优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大机遇下,产业结构正在面临深刻调整。随着不少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陆续实施,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一个焦点。作为制造业大国,面对全球经济放缓、生产成本上升和资源环境约束,我国正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抓紧攻克“卡脖子”技术和高端装备,朝着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方向迈进。工业发展加速迈向中高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融合,新兴产业正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新引擎。

  “中国产业链的综合优势目前不仅没有国家能够替代,而且还会随着新的产业加入更加完善。”商务部综合司司长储士家表示,随着我国科技发展和扩大开放,既有像5G这样的国内新产业链形成,也有像特斯拉这样的国外产业链融入。中国企业也在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主动走出去进行国际化经营。

  当今世界,一国实力已不仅限于技术和资本,更包括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的综合优势。我国在全球产品供应链中的地位有目共睹。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产业增值链条不断延伸,并向深加工和核心技术领域扩展。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角色也在发生积极变化,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从最初的廉价外包目的地转变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中心,与发达国家间正在由传统纵向分工向纵横交错、互补与并存方向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新的国际产业链和产业利益共同体加速形成,稳步提升我国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我国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也反映了自身的比较优势,体现了全球化下的分工协作。

  当前,各地在复工复产中加强同经贸伙伴的沟通协调,优先保障在全球供应链中有突出影响的龙头企业和关键环节恢复生产供应,维护全球供应链的稳定。

  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宗长青表示,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重要地位不会因为疫情影响而改变,当前也并没有出现供应链、产业链因疫情影响向国外大规模转移的现象。

  随着复工复产有序展开,我国的产业链优势必将进一步稳固,助推中国制造业整体转型升级,中国经济也一定能够迈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予阳)

(责任编辑:刘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