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北京深化改革 职称评审权下放至科研机构

2018年09月01日 10:42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评职称需要层层上报,而且在评聘过程中,很多单位机构的评审标准还存在“一刀切”问题。近日,北京市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大胆创新,将评审权下放至科研机构,让他们根据自身特点自主评聘,使人才评价更精准,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

  近日,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科研机构专业技术职务自主评聘管理办法》,通过试点改革,将逐步在全市条件成熟的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新型智库推行职称自主评聘。

  魏书军是一名80后,目前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害虫综合治理研究室主任,在北京市试点职称自主评审中,职称评审权下放到了魏书军的单位,他所在单位制定了一套更符合自身特点的评价标准,于是魏书军凭实力在今年初获得了正高级职称研究员。这要放在过去,他得排队等上若干年。

  北京市农科院害虫综合治理研究室主任魏书军:能够在职业生涯的早期评上研究员应该是我的荣幸,也是对我前期工作的肯定,同时也是对我将来工作的一个认可和信任,能够更加激励我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去开展科学研究。

  目前,北京市已在农科院、科研院等单位试点职称自主评聘工作。

  北京市农科院人事劳资处处长张峻峰:我们现在的职称评审标准,更倾向于看他的科研业绩、科研贡献、成果产出的质量或者是效率。比如说做推广的人员他对品种的推广规模、产生的对农业带来的增效显著性。

  这次改革的亮点,不仅将职称评审权下放到用人单位,还实行“自主评聘”,打破了职称“终身制”,比如过去评上一个正高级职称的研究员,就可以一直到退休都享受到研究员的待遇。新的办法中,职称和岗位聘任均采取聘期制,这样就实现了人才“能上能下”,避免“一劳永逸”的职称终身制引发的惰性等问题,年轻有能力有干劲的人才,也更有机会评上高级职称并被任用。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徐熙:原来一说人才评价,政府老是用一把尺子量,用论文量、用外语量、用计算机的水平量,这个跟用人单位的导向不吻合。这回,改革还是改自己,重点先要让我们政府部门解放思想,不能拿着统一的尺子量,人才真正跟着用人导向走,使得人才评价机制更科学。

(责任编辑:单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