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寿光被淹:部分村庄大棚仍大量积水 需做好消毒防疫

2018年08月24日 12: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8月24日电 据山东省潍坊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消息,初步统计寿光15个镇街区均不同程度受灾,累计组织紧急疏散村庄89个,紧急转移安置群众62462人;约5万余人参与一线救灾;已拨付救灾资金1790万元。目前,部分村庄和蔬菜大棚仍有大量积水,相关部门将组织好全省支援的排水设施,争取以最短的时间排空积水强化风险排查。大力做好受灾地区尤其是群众安置点、受灾养殖区、死亡畜禽集中处置区域的消毒防疫,坚决防止发生疫情。

  受今年第14号台风“摩羯”和18号台风“温比亚”叠加影响,8月13日一19日,寿光平均降水量达到378.6毫米,为1959年有记录以来同周期最多降水值207.6毫米的近2倍。同时受河流上游县市区也均受台风影响普降大暴雨影响,境内河流水位迅速上涨,出现漫堤决口导致村庄、农田被淹,群众被迫转移,蔬菜大棚坍塌,养殖场冲毁,造成严重损失。据初步统计,寿光15个镇街区均不同程度受灾,累计组织紧急疏散村庄89个,紧急转移安置群众62462人。

  潍坊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称,面对灾情,寿光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在上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全力以赴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加强预警应对。台风来临之前,寿光提前召开专题会议,安排开展防汛抗洪工作。每条河流都明确1—2名市级班子成员重点包靠,各镇街区和市直单位机关干部、应急力量全体在岗备勤,从住建、水利等相关业务部门抽调专业人员,分别到各镇街区提供技术指导,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河道巡查工作,并进入备勤备战状态。

  一是全力开展防汛抗灾。汛情发生后,寿光市级班子全体成员、镇街部门的机关干部和组织的应急力量,全部24小时坚守一线,大棚淹了抽水,河坝溃溢抢险,全力疏散群众;广大市民积极投入救援和自救,志愿者队伍和部分企业员工,都自发参与到防汛抗灾当中,整个过程中,约有5万余人直接参与一线救灾。

  二是认真做好群众转移安置。在抗灾救灾过程中,始终坚持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位。对洪灾影响村庄群众,提前发布转移通知组织党员干部逐家逐户核实确认,将群众安全转移到安置点。每个安置点都安排专门保障队伍,提供食品和生活必需品。目前,因灾转移群众均得到妥善安置,部分受灾影响较小的村,已经统一组织群众安全返回原住所,并有序开展灾后重建工作。他们还积极做好企业安全生产、卫生防疫、宣传报道等系列工作,目前已拨付救灾资金1790万元。

  当前,寿光把抗灾救灾作为中心工作,统筹做好抗灾救灾、卫生防疫、生产自救、恢复生产等相关工作。组织抢排内涝。目前,部分村庄和蔬菜大棚仍有大量积水,将组织好全省支援的排水设施,争取以最短的时间排空积水强化风险排查。组织专业力量对受灾道路、桥梁、防汛设施进行排查,及时排除各类风险点,严防发生次生灾害。加强卫生防疫。在潍坊市卫计、畜牧等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大力做好受灾地区尤其是群众安置点、受灾养殖区、死亡畜禽集中处置区域的消毒防疫,坚决防止发生疫情。

  三是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组织专人对受灾受损房间进行鉴定,尽快让集中安置的群众返回家园。加快救灾物资、资金的拨付发放,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有保障。做好后续服务群众工作。成立指挥部,组织好保险理赔、贷款服务、物资帮扶、宣传引导等各项工作,确保受灾群众能够尽快地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山东省潍坊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截图

山东省潍坊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截图

(责任编辑:单晓冰)

鍒嗕韩鍒帮細
延伸阅读
  • ·寿光:文化“菜品”遍布城乡    2018年03月22日
  • ·转型升级看寿光    2016年07月03日
  • ·王伯祥:永怀为民之心    2016年07月25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