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我国宏观杠杆率有望进一步趋稳

2018年05月14日 06:0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单辟专栏介绍中国宏观杠杆率的新变化。

  《报告》指出,2017年宏观杠杆率趋稳。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经济稳中向好及稳健中性货币政策有效实施,2017年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速度明显放缓,全年上升2.7个百分点至 250.3%。

  “从部门对杠杆率的贡献来看,企业和政府部门杠杆率下降,但居民部门杠杆率有所上升,需要予以关注。”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师鄂永健认为。

  从结构上来看,2017年企业部门杠杆率为159%,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是2011年以来首次下降,2012年至2016年年均则增长8.3个百分点。政府部门杠杆率为36.2%,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2012年至2016年年均则增长1.1个百分点。住户部门杠杆率为 55.1%,比上年高4个百分点,增幅比2012年至2016年年均增幅略低0.1个百分点。

  《报告》中另一备受关注的表述是对未来宏观杠杆率变化的判断。《报告》认为,未来我国宏观杠杆率有望进一步趋稳,并逐步实现结构性去杠杆。鄂永健认为,这一方面表明了未来仍要遏制杠杆率进一步上升,另一方面也说明需要稳步推进、结构化去杠杆的思路。

  对比今年一季度与去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天风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孙彬彬认为,可以发现多处值得关注的不同之处。比如,今年《报告》中更明确地提到阶段目标为“稳杠杆”,在回顾M2增速趋稳时强调“有利于宏观上稳杠杆”,谈到3月份提升政策利率时指出“对稳定宏观杠杆率可起到一定作用”。孙彬彬进一步分析,与“稳杠杆”相一致的是,报告中强调了“调结构”而非全面的宏观去杠杆。在今年货币政策展望部分,《报告》提出,“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之间的平衡”,这在去年四季度中,相关的表述则为“把握好稳增长、去杠杆、防风险”之间的平衡。

  孙彬彬认为,结合来看,货币政策将更多为稳杠杆、调结构服务,可以推测,今年流动性、资金面将较2017年更为平稳。

  对于货币政策的走向,鄂永健认为货币政策基调没有改变,未来仍会有定向操作。《报告》指出,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既要掌控好流动性尺度,又要维持流动性合理稳定。预计未来保持流动性平稳、不紧不松仍是主要操作模式,但结构性、定向操作仍会继续,以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经济日报记者 陈果静)

(责任编辑:符仲明)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