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万钢:把质量优先的理念渗透到科技创新各环节

2017年09月21日 21:3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1日讯 由国务院参事室、国家质检总局联合主办,新华网承办的“2017国是论坛”21日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走进质量时代”为主题。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主旨演讲中指出,我国科技创新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必须把提高创新发展的质量摆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位置,把质量优先的理念渗透到科技创新的各个环节。

  万钢表示,我国科技创新发生了整体性、格局性的深刻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目前科技创新进入了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阶段,开始打造先发优势,向“引领型发展”新目标迈进。同时,科技创新与“双创”的融通发展,形成“顶天立地”与“铺天盖地”有效结合的良好格局。

  他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正处在实现科技创新“第一步”战略目标、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阶段。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向产业中高端,科技创新是关键之中的关键。必须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把科技创新作为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源动力,走出一条以科技强、人才强带动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创新发展道路。

  万钢表示,提高供给质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前不久,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必须把提高创新发展的质量摆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位置,把质量优先的理念渗透到科技创新的各个环节。

  第一,以应用基础研究的突破跨越产业发展的中低端。“我们要把基础研究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更多更快地凝练和解决各领域各行业的科学问题,力争在若干领域实现跨越发展。要创新互联网时代的科研方法,构建网上集思众议的知识交流平台,变冥思苦想为群智共创。”

  第二,以体制机制的完善打造高质量的创新系统。“在单项科技创新成果突破的同时,必须更加重视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发挥产学研用各个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提高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

  第三,新兴产业和“双创"的深入发展需要质量标准的有力支撑。“我们要充分发挥技术标准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按照审慎监管的原则,加快完善新兴产业的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以技术标准倒逼新技术新产品提高质量,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第四,加快科技评价体系改革,把质量为先、工匠精神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我们要大力倡导‘板凳一坐十年冷’、‘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潜心治学精神。倡导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这不仅对于科技创新,对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环境的营造都是大有裨益的。”

  万钢指出,提高创新发展的质量,是科技工作和质检工作的共同任务。长期以来,科技部门与质检部门通力合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今后,科技部门与质检部门将更加紧密合作,以技术标准的研制和应用为载体,促进科技创新与标准化协同推进、融合发展,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动能培育发展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创新供给。

(责任编辑:符仲明)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