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引起了周恩来的重视,他在第二天即召集杨尚昆等讨论这一问题。杨尚昆针对饶漱石的发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组织大规模战争的形势下,战勤工作有必要逐步统一,互相调剂,况且毛主席对此已有表态。统一就是要加以限制,加以管束。这就会使有些同志感到不“自由”,不舒服。这是必须经过思想斗争过程来克服的,不能有所姑息。但这绝不是一切皆统,不顾客观条件,不顾可能与必需。既要反对乱干,也要反对“游击主义”,否则全国革命将无法进行。
听了杨尚昆的话,周恩来并没有表态,他显然对这个问题非常慎重。于是,在12日、13日上午又召集座谈会,与有关同志交换意见。从座谈情况看,对逐步统一的原则没有人提出异议,但一接触实际问题,大家的思想还是有分歧的。杨尚昆分析这是因为过去战争中长期处于分割的状态,现在要逐步走向统一,大家在心理上、习惯上仍有阻力;而中央手里又没有掌握足够的财力物力去支援地方。
杨尚昆记得在1月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曾指示:凡属友邻地区的关系问题,要个别解决,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应“小事化无”;要时刻注意大团结,忍让是必要的,切忌急躁操切,鲁莽从事。
3月13日,在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最后一天下午,周恩来发言,对统一财经问题作了说明,提议各地方应从现实性出发,逐步走向统一。杨尚昆感到:“每当发现我们在处理问题时有不够现实的地方,恩来同志常常把事情压下。我理解,这样做是为了相忍为党,注意大团结。”看到周恩来对待饶漱石发火一事的处理过程,杨尚昆从中学到了一些处理复杂事务的艺术。
在会议期间,作为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杨尚昆还思考忙碌的一件事,就是中共中央中枢机构的健全完善、运行及工作制度的制定等问题。因为在此前他同周恩来研究的一些问题,就期待在七届二中全会期间能予以解决。
在会议召开的前一天晚上,杨尚昆还专门和周恩来谈到将来的工作制度等事项。会议期间,杨尚昆还找了他的前任李富春,议论相关的问题。李富春在谈到中央机构的组织形式时对杨尚昆说:“必须适应今后城市与中央政府成立之情况,书记处要有分工,各部委要准备到今后分开的形式,预作准备,一切生活制度都需重新考虑,加以建议改变,农村的工作方式是不行的,否则难于应付。”
李富春还提醒杨尚昆:“要有步骤地将公共食堂、理发、洗衣、托儿所、小学校建立起来之后,才能很好地实行新近制度,否则大家害怕,会有抵抗(杨尚昆日记原文如此,似应为抵触)。”杨尚昆把这些都一一记在了心里。
七届二中全会是一次制定夺取全国胜利和胜利后各方面政策的极其重要的决策性会议,会议解决了中国共产党夺取民主主义革命最后胜利和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等一系列重大方针问题;并为这种转变,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重要的准备。而这次会议得以圆满进行,是与杨尚昆全身心倾注于会议的具体筹划、组织和操办,以及中央办公厅各部门的努力分不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