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回眸:杨尚昆初掌中央办公厅(下)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史海回眸:杨尚昆初掌中央办公厅(下)

2007年11月07日 09:18   来源:人民网   


    实际上,有关七届二中全会的准备工作,杨尚昆从1月就开始着手了。早在1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一结束,周恩来就召集陈毅、刘伯承和罗荣桓等开会,就政治局会议上提出的新一年任务进行落实,在商讨了人员调剂、军费预算等问题后,周恩来特别吩咐杨尚昆,要收集平津一带的各种政策文件,送各解放区作参考。临了,周恩来又叮嘱了一遍:“要记着办理!”杨尚昆随即部署中央办公厅注意收集相关的文件,一一编辑。因此,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每位代表都拿到了一本《政策汇编》。杨尚昆还清楚地记得周恩来主持的这次会议从10日晚一直开到11日早上6时,会议未散,捷报传来,杜聿明集团被全歼,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苏联秘使米高扬来到西柏坡后,中共中央领袖与他的会谈持续了一周的时间。之所以持续这么久,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时局和战争前景等问题上,与斯大林和苏共的看法有比较大的分歧。斯大林不相信中国共产党会顺利取得全国性的胜利,认为中国共产党打到目前这个程度就不错了,应该适可而止,与国民党分而治之,否则会引起美国干涉,并担心因此会把苏联也扯进战事。

    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坚信自己将取得革命的全面胜利,坚决主张把仗打下去,无论如何不能中途收场。后来,毛泽东在他的诗中写的“不可沽名学霸王”,就是针对苏联当时的看法和建议的。

    米高扬离开西柏坡后,周恩来主持的“大办公”才在暂停一周后恢复。在2月11日的“大办公”结束后,杨尚昆到周恩来住处,谈了七届二中全会筹备和后勤工作的设想和进展,请周恩来给予指示。两人一直谈到翌日凌晨2时。

    2月12日,杨尚昆召集中央办公厅下属部门的几位负责人,一起商量了有关七届二中全会会务的安排分工问题。与会中央委员的住房和生活接待,由伍云甫负责;会议的机要文件阅发,由叶子龙负责;会议期间代表和会址的安全警戒,由汪东兴协调安排。在研究时,他们感到那么多中央委员聚集到西柏坡,而西柏坡的房子有限,住宿会有些问题。经商议,大家感到尽量调剂一下,挤一挤大致还可以解决。

    为了保证七届二中全会的防空需要,还从东北野战军总部调来了4门高射炮、2挺高射机关枪,又抽调了一个团到西柏坡附近布防。杨尚昆亲自与东北野战军总部带队某师参谋长杨尚德商定了防空阵地的部署。

    3月初,东北、华北、华中、华东等地的中央委员陆续到达西柏坡。由于杨尚昆和中央办公厅的努力,能来的中央委员都到了,盛况空前。

    杨尚昆到代表驻地去看望聚集到西柏坡的中央委员,见到了从东北来的林伯渠、张闻天、王稼祥和李富春等。自从延安分手后,他只能在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中看到他们的身影,此刻他们重新面对面地坐在一起,相谈甚欢,但是当谈到在辽沈战役牺牲的老战友朱瑞时,又不免唏嘘惆怅。

    就在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前三天,杨尚昆等突然接到李克农从北平传来的消息,说据他们掌握的情报,敌特策划了刺杀毛泽东、朱德的阴谋。杨尚昆随即召集中央社会部副部长陈刚、中央办公厅警卫处处长汪东兴等人,一起研究有关对策,决定对书记处附近的人员立即进行一次重新审查。同时决定在开会期间,对各机关的会客加以严格限制。

    也就在此时,杨尚昆接到消息,中央警卫团在洪子店一带拘押了几个从北平逃出来的人,而且这几个人行迹极为可疑。联想到李克农传来有关刺杀毛泽东、朱德的情报,杨尚昆随即通知中央警卫团团长刘辉山,对这几个人仔细盘问。

    杨尚昆对会场的布置、警戒等工作作了最后检查/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报告/杨尚昆将毛泽东的讲话写在日记里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实际上是到了3月5日下午才召开的。会议召开当天上午,杨尚昆对会场的布置、警戒、新闻摄影等工作,作了最后检查。下午3时,七届二中全会在周恩来主持下开幕。到会的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共53人,这是七届一中全会以来到会领导同志人数最多的一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