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回眸:杨尚昆初掌中央办公厅(下)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史海回眸:杨尚昆初掌中央办公厅(下)

2007年11月07日 09:18   来源:人民网   


     

    毛泽东在会议上作了重要报告。针对即将夺取全国胜利的大好形势,毛泽东着重讲了战争,工作的重点转向城市及相关政策,经济,外交政策,统一战线等10大问题。毛泽东一口气讲了3个多小时,杨尚昆在日记中作了笔录,现摘录如下:

    第一,今后解决国民党的残余力量有三种方式,即天津方式、北平方式和绥远方式。要中立一部分地方势力,如桂系,这是必要的,当然有麻烦,不痛快。对于归顺我们的力量,决不可能一下子变成革命党,一般不是杀头,而是洗脸,即改造。

    第二,战斗意志不可松懈。有阶级,有帝国主义,就有战争。所谓人民共和国,就靠人民解放军。蒋介石的亡国也就是亡了军队。斯大林在这点上有所阐明。一切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不容修正,我们不是修正派。自有党以来,就是布尔什维克,我们自己的只是枝节、细节,就是灵活性。如果离开布尔什维克的原则性,这是行不通的。根本是马列,细节是中国的实际;骨头是马列,肌肉是中国的。全国的军队以500万为适当,全国底定之后,就要精兵简政。解决残余的敌人,分三路出兵:京沪70万,武汉70万,西北30万,因为中国的反革命中心在京沪。第一步九个省,然后其他。

    第三,今后工作的重点转向城市。从全党领导机关来说,东北首先转过来了,其他地区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不转就不得了,不会胜利,可能犯路线错误。城市是“正规军”,乡村是“游击战”,不能不照顾“正规军”。没有工业和城市是会失败的。打下城市后,要接得好,管得好,必须有“两好”才行。管好大城市,我们确实不懂,单独管还不行,必须加上专家。我们要重新学起,学会管理城市。由学到会,由会接到管好,是一大胜利。过去没有提醒大家,现在提出任务要学,解决问题――要会。

    第四,城市中依靠谁?工人阶级。现在有许多市长是乱抓乱搞,是不能允许的。一定要发展生产,把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否则不能持久。其他工作应该围绕发展生产这个中心。肃反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群众生活应该注意,否则不能够巩固我们的政权。一切都需要,但工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是中心。

    第五,南北方条件不同,任务也不同。南方还在国民党手里,我们的任务首先是消灭国民党的武装力量,建立政权,发动民众,建立民众团体,恢复和发展生产。北方是另一种情况,重点是动员一切力量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

    第六,讲到经济。毛主席在1月会议上曾说,关于经济建设方针,需要作两条战线的斗争:一方面要反对不承认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就全国来说比重不超过百分之十,量不大,但它是领导力量,不是向资本主义发展。另一方面,不要急于搞社会主义,必须十分慎重。合作社是必须发展的,很快的发展也不可能,必须有十多年。全国胜利后会有一个长时间的斗争。是耐心地、长期地、稳健地向前进,不可操切。急了要犯错误,会翻筋斗的。这次会议上,毛主席进一步提出现在国营经济的数量和质量问题。他说:东北有了提纲很好,但还没有解决全部问题。工业比重究竟有多大,要心中有数,由数量的变化变为质量的变化。任何性质的变化没有数量的变化是不可能的。对私营经济,采取限制政策,但限而不死。从活动范围,市场价格,税收政策等方面加以限制。现在许多大城市不收税,这实际上是剥削人民,养地主资本家。领导权是物质的,是要逐步取得的。给农民以土地是一半领导权,加上合作社又有一半。民主人士认可我们的领导权也是有物质基础的,这就是对私营资本的政策,地主分有土地,加上军队的威力。

    第七,外交政策。现在不急于要帝国主义承认我们,这比较主动,事情好办。这不等于不做生意,生意是要做的。帝国主义会采用各种办法勾引我们,我们不要上当。

    第八,必须同党外人士合作,要把他们看成是我们自己的干部,当然,经历不同,思想上会有必要的斗争,原则性要坚持,所谓灵活性是说许可的,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