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31日讯(记者 鞠然)31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食品安全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食品添加剂监管及综合治理工作开展情况。会上披露,自今年4月国务院食安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方案》以来,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已查办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案件13180件,罚没金额达9038万元,89件案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综合治理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安全总监孙会川指出,合理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公众反感的并非食品“科技”,而是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狠活”。此次综合治理行动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呈现五大核心特点:一是实施全链条整治,覆盖从农田到餐桌各环节,强化部门与区域协同监管;二是聚焦四大重点问题,针对食用农产品生产源头带入风险、食品添加剂生产和销售管理薄弱环节、食品生产和餐饮加工过程中食品添加剂“两超”乱象、网络销售食品添加剂行为精准施策;三是秉持“非必要不添加”原则,倡导食品添加剂减品种减用量“双减”行动;四是强化行业引导,指导行业协会督促企业规范使用、如实标注;五是严厉打击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
市场监管总局食品抽检司一级巡视员李奇剑公布的抽检数据进一步印证了治理成效。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涉及食品添加剂项目的抽检达227.45万批次,不合格率为0.93%,较上年同期下降0.02个百分点。
针对消费者高度关注的肉制品、饮料等品类,市场监管总局食品生产经营司副司长郭向丹介绍了针对性监管措施。在肉制品领域,市场监管总局通过修订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制定6个风险管控清单、制定肉制品生产监督检查操作指南等措施,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在饮料领域,市场监管总局不仅强化许可管理和标准规范,还指导中国饮料工业协会联合88家企业发起高质量发展倡议,推动“双减”行动落地。
孙会川表示,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联合相关部门持续加大综合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强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安全监管,巩固治理成效,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吃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