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治疗到治愈:我国乙肝防治迈入临床治愈新时代

2025-10-30 11:01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韩璐)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从治疗到治愈:我国乙肝防治迈入临床治愈新时代

2025年10月30日 11:01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30日讯(记者 郭文培)10月28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携手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共同举办“乙肝防治健康科普学术交流会”。会议围绕《中国防治病毒性肝炎行动计划(2025—2030年)》展开深入解读,系统梳理了我国慢性乙肝防治现状与临床治愈最新进展,并正式启动“乙知”乙肝健康科普项目,为乙肝防治注入全新动能。

病毒性肝炎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挑战,乙肝作为我国流行最广、负担最重的肝炎类型,始终关乎国家卫生健康事业。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崔钢在致辞中指出,过去三十年,我国走出特色乙肝防控路:从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到2005年实现新生儿免费接种全覆盖,再到如今通过国家集采让抗病毒药物月均费用降至十元以内,一系列硬举措带来了历史性成就。但防控仍面临“存量大、发现晚、管理弱”的挑战,我国现有约7500万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约3000万人未知感染状态,而约1700万需治疗者中仅约300万接受规范治疗,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仍是“隐形杀手”。

为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国家疾控局联合多部门共同制定《中国防治病毒性肝炎行动计划(2025—2030年)》。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长王宇在政策解读中强调,该《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持续提升诊断率和治疗率,有效控制新发感染,遏制病毒性肝炎流行,降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与死亡,为最终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公共卫生危害奠定基础。同时,计划还鼓励加大创新药物研发,积极探索乙肝功能性治愈的临床路径。

实现乙肝功能性治愈(即临床治愈),是目前国内外慢乙肝防治指南公认的理想治疗目标,也是患者回归健康生活的关键一步。乙肝临床治愈是指停止治疗后乙肝表面抗原持续阴性,伴或不伴抗-HBs出现,乙肝病毒DNA低于最低检测下限,肝脏生物化学标志物指标正常。获得临床治愈后,患者肝癌、肝硬化风险显著降低。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贵强教授指出,从2015年、2019年到2022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演进可以看出,我国慢性乙肝治疗的目标已从“疾病控制”逐步迈向追求“临床治愈”。2023年以临床治愈为主要疗效指标的有限疗程的新药确证性临床试验的标准更新,进一步明确了“临床治愈”的关键地位。2025年,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商品名:派格宾)联合核苷(酸)类似物用于乙肝表面抗原(HBsAg)持续清除的适应症正式获批,标志着乙肝治疗目标迎来重大升级。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高志良教授进一步补充,我国慢乙肝防治正全面迈入“临床治愈”新阶段。自2018年在人民大会堂启动象征攻克乙肝“世界屋脊”的“珠峰项目”以来,我国已构建全球最大的临床治愈队列,帮助超万例乙肝患者实现临床治愈,以 “中国方案” 改写全球乙肝防治格局。

“这一成果不仅切实惠及患者,更通过全国近1300家‘乙肝临床治愈门诊’的规范化推广,构建起‘以患者为中心’的全病程管理体系,推动先进治疗成果深入基层。”高志良教授展望,“未来,随着基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的治疗策略日益成熟,以及覆盖不同患者群体的不同系列临床研究的深入探索,我国正致力于将临床治愈的成果惠及更广泛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让更多患者有机会实现临床治愈。”

会议同期,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的“乙知”乙肝健康科普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旨在通过开展乙肝防治科普公益活动、建设科普基地、加强院际合作、深化患者教育等形式,提升公众对乙肝的科学认知,消除歧视,推动预防、筛查、诊疗的规范落实,最终降低乙肝发病率和疾病负担。

(责任编辑:韩璐)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