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为“世界银屑病日”。今年(2025年),国际银屑病协会联合会(IFPA)以“停止多米诺骨牌效应”为主题,呼吁全球关注银屑病作为系统性免疫疾病的深远影响,强调早期干预、综合护理及平等医疗资源获取的重要性。
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不具有传染性。目前我国有近700万银屑病患者,其中约2/3在40岁以前发病,正处于求学就业的关键人生阶段。除了疾病本身带来的健康负担之外,银屑病患者在校园、职场中往往因疾病反复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并背负着害怕暴露病情的心理枷锁,许多患者的生涯发展的轨迹甚至因此发生改变。
10月27日,强生“此地无银”公益项目升级暨银屑病患者生涯发展洞察调研启动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李若瑜介绍:“银屑病患者重返正常学习和工作,离不开长期稳定的病情控制。虽然银屑病目前仍无法根治,但已有国际研究表明,早期使用合适的生物制剂,从规范的1年治疗开始,通过长程管理,患者可以实现长达2.5年的皮损缓解 。希望更多患者可以通过科学治疗,重新掌握人生节奏。”据介绍,该活动由强生创新制药发起、民生周刊杂志社公益支持,作为本次项目升级亮点,强生创新制药基于深刻患者洞察,支持创作了银屑病领域首部AI短片《寻找李百银的23种可能》。
强生创新制药免疫领域负责人潘昉玥表示:“深耕中国免疫领域近20载,‘患者为先’是我们一切行动的根本准则。从持续引入创新治疗方案,以满足银屑病患者日益增长的治疗需求,到通过数字化手段为银屑病患者提供从用药到长期管理的全周期支持,再到聚焦患者治疗之外的需求,创新打造赋能公益新模式,我们不断探索和优化患者支持的综合路径。”(中国经济网记者 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