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中央大街(中国经济网 程海宏 摄)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申报材料
哈尔滨市是一座有百年历史的北方城市,1994年被确定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濒临美丽的松花江畔的中央大街是这座名城最突出的代表。中央大街北起松花江畔的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全长1450米,宽21.34米,其中车行方石路宽10.8米。中央大街西至通江街,东至尚志大街,占地面积94.05公顷的区域范围内,为中央大街历史街区。2005年被国家建设部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6年被哈尔滨市政府定为《哈尔滨十大城市名片》之一。
一、历史沿革和基本情况
哈尔滨中央大街始建于1898年,1900年开始形成,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从1898年中东铁路建设伊始,为了运送建筑器材,在沿江低洼的泥沼中开辟的这条道路,始称中国大街。1924年,街道的路面采用方形花岗岩进行了铺装。从此这条街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成为当时的重要商业街,其中道里秋林公司,马迭尔宾馆等在当时的远东地区也颇有名气。同时沿街陆续建设了采用欧洲建筑形式的各类建筑,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新艺术运动等流派纷呈,形成了独特的异国情调建筑景观。
1997年之前,这条街道人车混杂,交通拥塞;历史建筑失修失养,立面破损严重;新建建筑的建筑形式和体量与历史街区不协调;路灯、电话亭等街道家具简陋;临时摊床占道经营;牌匾广告乱贴乱挂;市政线缆杂乱无序;商家装修各行其是,视觉景观破坏严重。
二、中央大街综合改造
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在《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中,将中央大街街区列入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的传统风貌保护区。在哈尔滨市1997年发布的《哈尔滨市保护建筑街坊街道和地区管理办法》中,中央大街被确定为保护街道。
1997年以来,哈尔滨几任市委,市政府基于中央大街脏、乱、差、黑的状况,为保持和完善中央大街的历史风貌,塑造城市新形象,使这条历史名街为哈市的经济、文化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决定将中央大街改造成为以商业、旅游、娱乐、休闲为主要功能,全国一流的独具文化魅力的特色商业步行街,把中央大街历史街区建设成为哈尔滨市的游憩商业区。
按照市委、市政府批准的《中央大街步行空间环境规划》《中央大街步行街区规划》,1997年,通过一期工程,中央大街成功地改造成全国第一条步行街。在一期工程中,对中央大街主街建筑立面进行了整饰,牌匾广告进行了统一治理,取消了架空线缆,增加了灯饰照明。2002年以后又进行的二期,三期工程,对历史街区内的保护建筑进行了全面的修缮,增加了休闲空间,拆除了与商业功能不符的建筑,同时对街区内的25条辅街也进行了整治,完成了红专街音乐文化街、大安街美食街、东风街理容化妆品街的改造,逐步形成了占地94.05公顷的历史风貌商业街区。据不完全统计,拆除不和谐的建筑近8000平方米,清理占道摊床900余户,拆除整治牌匾600余块。政府投入即市场化运作筹集资金达1.3亿元。通过三期工程,保护工作实施后的中央大街历史街区体现了以下特点:
1、突出建筑景观特色
中央大街历史街区中有保护建筑36栋,在中央大街主街上现有17栋被列为哈尔滨市的保护建筑,其中汇集了欧洲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17世纪巴洛克式、18世纪折衷主义及现代的多种建筑风格,展现了欧洲近300年最具魅力的文化发展史,是国内罕见的一条建筑艺术长廊。在整治和改造中,对教育书店、大台北鞋城、哈尔滨摄影社等老建筑采取修旧如旧的方式,尽可能的恢复历史的原貌,对未列入保护建筑的旧建筑重新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拆除私加的附着物,恢复本来的立面。对中央商城、维纳斯影楼、烟草大厦等新建的建筑,进行了建筑立面改造,要求体现街区的特色,在建筑体量的控制上保持与街道比例的和谐。建筑风格上要求由原有建筑交相辉映,体现欧陆建筑特色。
2、提高文化内涵品位
在整个街区的整治和改造中,注意挖掘了固有的文化底蕴,对街区内的保护建筑实行了挂牌,详细介绍建筑艺术特色和历史渊源。整个街区的牌匾广告,在制作形式上,要求其与建筑风格协调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改造了音乐厅、增设了影视城、艺术家画廊,马迭尔冷饮厅、华梅西餐厅、兆麟电影院等地方传统特色文化得到了保护,建立了防洪纪念塔、中央商城、马迭尔等14处休闲广场和休闲区,同时在休闲区内增加了铜马车、画家、乐手等题材的雕塑,展现城市的人文景观,给人以美与文化的视觉享受。
3、营造中心商圈氛围
通过综合整治,进行了街区内部分用地功能的调整。将原来居住用地的功能调整为商业功能,拆除部分住宅建筑,新建商业建筑,充分利用和发挥土地的效益。同时还对临街的部分建筑进行了功能的调整和置换,实现功能的优化组合。目前商业店铺达700余家,已成为城市中心的主要商圈。
4、创造全天候休闲环境
经过综合改造,已建成14个休闲区,休闲区内设置了形式各异的雕塑等景观,充分体现旅游、购物、娱乐、休闲的功能。在整个改造工程中,以营造全天候休闲条件为目的,始终把灯饰亮化作为重点。除了有针对性地根据立面的特点设计个性的灯饰方案,还对休闲区照明、街路照明实现了提档升级,营造了夜晚的灯饰景观。同时为了提高夜间休闲的安全感,还在街路设置了监视系统,使整个街区成为全天候休闲景观商业区。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天有将近20万人次在中央大街休闲购物浏览景观。
三、经验和影响
中央大街主街和中央大街历史街区复兴工作的成功,在各方面产生了影响和示范作用。
1、建立了完全步行的交通方式,开创了国内步行街区的先河,在全国产生了示范性的影响。
2、全面保护了历史建筑和街区历史文化,实现了历史街区的复兴,体现了哈尔滨在中国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为重塑城市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3、建筑风貌景观,商业的聚集、休闲的特色,使中央大街历史街区成为哈尔滨市的城市名片、品牌和哈市旅游的重要的景点,吸引着国内外的游人和市民。浏览中央大街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哈尔滨这座现代北方城市居民,丰富生活内涵的时尚。
4、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街区的日常管理;制定了《哈尔滨市中央大街步行街区管理办法》;测绘了街区内的保护建筑,制作了中央大街主街的多媒体资料,编入了了哈尔滨市保护建筑的图书。为保护和继续完善中央大街历史街区,构建了中央大街历史街区的管理体系。
今后我们将强化巩固整治的成果,进一步完善历史风貌街区的管理的法规体系,为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做出更大的努力。
(责任编辑:程海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