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八廓街(图)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拉萨八廓街(图)

2010年04月16日 14:04   来源:中国文化报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八廓街是随大昭寺修建和人们对该寺的朝圣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下令在卧堂湖修建大昭寺,同时在湖边四周修建了四座宫殿,与嫔妃臣民移居宫殿亲自监督大昭寺工程的进展。四座宫殿即为八廓街最早的建筑。大昭寺建成后,引来了众多朝圣者朝拜,日久逐渐踏出环绕大昭寺的一条小径,为最初的八廓街。后寺院周围陆续修建了18座家族式建筑,为远道朝圣的信徒或商人提供住宿地。

  15世纪后,大昭寺成为佛教传播的中心,其周围相继出现僧人宿舍、宗教学校、小寺庙建筑,众多信佛者迁居大昭寺周围生活,街上逐渐出现了大量民居、店铺、旅馆、手工作坊等设施。随着大昭寺宗教地位的加深,藏传佛教认为,以大昭寺为中心顺时针绕行为“转经”,表示对供奉在大昭寺内释迦牟尼佛像的朝拜,八廓街成为拉萨三大转经道(大转、中转、小传)之一。后又出现了来自蒙古、汉地、克什米尔、尼泊尔、不丹、印度等地区和国家的众多商贩、香客、游民,发展成为集宗教街、观光街、民俗街、文化街、商业街和购物街于一身的街区。

  现今的八廓街保留了拉萨古城的原有风貌,街道由手工打磨的石块铺成,旁边保留有老式藏房建筑。街心有一个巨型香炉,昼夜烟火弥漫。街道两侧店铺林立,有120余家手工艺品商店和200多个售货摊点,经商人员1300余人,经营商品8000多种,有铜佛、转经筒、酥油灯、经幡旗、经文、念珠、贡香、松柏枝等宗教用品,卡垫、氆氇、围裙、皮囊、马具、鼻烟壶、火镰、藏被、藏鞋、藏刀、藏帽、酥油、酥油桶、木碗、青稞酒、甜茶、奶渣、风干肉等生活日用品,唐卡绘画、手绢藏毯等手工艺品以及古玩、西藏各地土特产等蕴涵民族特色的商品。另外,还有来自印度、尼泊尔、缅甸、克什米尔等地的商品。

  八廓街是拉萨及至整个藏区人文景观的缩影,有着悠久的历史,汇聚着来自各地的朝拜者,有沿着公路磕等身长头来的,有坐卡车来的,有修行的僧侣,也有做生意的康巴。在八廓街可以看到不同的服饰,各异的语言。即便是僧侣,在看上去相似的服装也因教派不同而有所差异。

  八廓街是拉萨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的脉络,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二、八廓街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现状

  “八角街”呈多角形、近似圆形,它的历史和大昭寺一样悠久。街区之内,僻巷幽幽,曲途自通,宫厦套着百屋,傍着古寺,弥漫着浓郁的藏族文化气息。八廓街位于拉萨旧城中心,是目前老城内传统商业和传统居住氛围浓厚的街区,是藏民族长期生产、生活和朝圣的集中地,居住着近4万人,至今仍保持着传统历史格局和原有历史风貌。

  八廓街以大昭寺为中心,西接藏医院大楼,南临江苏南路,北至林廓北路,东连拉萨医院林廓东路。由八廓东街、八廓西街、八廓南街和八廓北街组成多边形街道环,周长约1000余米,街内岔道较多,有街巷35个。八廓街两旁分布着众多的文物古迹和传统民居,分布相对较集中,整体历史格局较完整。

  该街区传统的街巷风貌保存相对完整,空间尺度较宜人,环形街巷格局保存较好,由手工打磨的石块铺成的街面增加了传统街巷风貌的完整性。

  主要店铺有夏帽嘎布、玛吉阿米酒馆、雪域唐卡手工艺店、邦达昌等;街内遗存的名胜古迹众多,有下密院、印经院、席德寺废墟、仓姑尼庵、小清真寺等寺庙和拉康12座,有松赞干部行宫曲结颇章,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佛学辩论场松曲热遗址,藏文创始人吞弥 桑布扎的宅邸,曾派驻过84任驻藏大臣的驻藏大臣衙门,原拉萨市治安机构朗孜厦监狱等。另外,早晚信徒绕大昭寺按顺时针方向转经也成为重要的民俗文化景观。

(责任编辑:程海宏)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视频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