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不应开发旅游

2025-10-10 09:13 来源:浙江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魏金金)

珠峰不应开发旅游

2025年10月10日 09:13    来源:浙江日报    张田勘

■ 张田勘

国庆假期期间,珠峰东坡营地突降暴雪,大量帐篷被压垮,整个景区多人被困无法下山。多名亲历者发布视频称,一向导走在队伍最前方“人肉开路”,上百名徒步人员紧跟其后。这个情景被描绘成“向导一人一狗带上百人撤离,有人转账5000元感谢”。

攀登珠峰、珠峰旅游、滑雪、野外宿营、挑战极限、亲近自然等,都可以成为到珠峰一游的理由。然而,珠峰旅游和登山也会产生许多问题,而且弊大于利。

弊病之一是,如此多的人蜂拥到珠峰,有任何不慎,都可能酿成灾难。其中人为的原因也许能克服,如没有带防寒服,缺少登山工具等。但是,比起大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渺小得多。此次珠峰东坡营地突降暴雪就是如此,如果没有外部的多方营救和当地向导的冒死救助,在珠峰东坡的近千人可能凶多吉少。此次事件发生在珠峰东坡的日喀则定日县曲当镇的嘎玛沟,被誉为“世界十大经典徒步线路之一”,海拔从2100米到5000多米,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牦牛或马匹。所谓的“世界十大经典徒步线路之一”既是一种噱头和吸引,也充分显露其极为危险,因此一般人对这样的冒险应慎之又慎,否则就是拿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做赌注。

另一方面,珠峰不应成为旅游地的根本原因在于,应当让这片区域保持其自然和圣洁的状貌。珠峰的生态和环境极为脆弱,破坏它,所产生的蝴蝶效应不容小觑。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动物有雪豹、藏雪鸡、岩羊、地鼠、黄嘴山鸦等,而地表只有冰雪、山岩,以及10厘米左右薄薄的一层高山草甸,这样的生态环境注定十分脆弱,任何外界的干扰都可能造成其失衡,需要特别呵护。

珠峰上的垃圾,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1953年,人类首次登顶珠峰,之后人类的遗存物越来越多,至今为止垃圾已蓄积超过140吨。而且几十年来,部分垃圾已经被冰川封存。珠峰著名的地标“绿靴子”洞穴周围,散落着的许多荧光色帐篷碎片已经与冰层冻为一体。珠峰的垃圾包括废弃的登山装备,如氧气瓶、帐篷、绳索、登山杖等,仅废弃氧气瓶每年就达数千个,还有30%左右为塑料制品、食品包装、饮料瓶、塑料袋等。此外,珠峰大本营每年产生约12吨登山者的排泄物。而高海拔地区常年低温,空气稀薄,排泄物是无法降解的。

到珠峰旅游、登山、滑雪等,都不值得提倡,而是需要限制甚至禁止。对于珠峰,我们还是应怀有敬畏之心,不只是因为它是世界最高峰,更因为它是很多人心目中纯洁与原生态的一个图腾,更与人类的生存和命运息息相关。它不是用来征服的,也不该成为商业和流量裹挟下的到此一游网红打卡地。

(责任编辑:魏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