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及“新常态”。习总书记指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新常态是一个过渡期,也是一个换挡期。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经济体在经历了较长时期的高速增长后,必然会有一个减速换挡的过程。我们的近邻日韩两国也不例外,日本经济增长的拐点发生在1969年前后,韩国在1988年前后。以这两个年份为界,日韩两国前十年和后十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大概从原来的10%降到6%?7%。
中国经济的降速转挡不仅是因为此前30年的高速增长,也和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此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是外贸出口的高速增长,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外贸出口增长持续下降,2014年只增长了4.9%,对GDP的拉动力明显减弱。
与此同时,国内的生产要素成本却在不断上升,劳动力和资本的边际产出率持续下降。1980年代,我国人均月工资大约为400元,而现在是2000多元,有的地方到了3000元。内外环境的变化,决定了我们必须审视和调整原有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
新常态是国民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转型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发展方式的转变,从传统的投资驱动逐步转换到创新驱动。创新是多方面的,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等。其中,科技创新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机遇,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就有可能实现跨越发展。
未来20年,最有潜力从根本上改变制造业的领域包括:一是半导体,从硅材料到化合物材料;二是先进材料,材料基因组工程、综合计算材料;三是增材制造技术,生物制造、合成生物、器官工程等。此外,未来将用物联网和网络技术服务来改造制造业,最典型的就是德国的工业4.0计划。未来10年,工业4.0将通过网络技术来重构生产制造过程,实现制造业的智能化。
网络的发展变化是世界上的一件大事,最早是桌面互联网,就是计算机互联网,后来是移动互联网,也就是WiFi,下一代互联网是泛在网,最后要实现宽带、移动、安全、可信、自治、泛在等特点。桌面互联网主要是数据服务,提供各种数据。移动互联网是提供电信服务,还包括媒体服务。下一代互联网会把物联网服务放上去,然后进入产业服务领域。
制造服务业的时代已经来临,服务业和制造业是互相融合的。美国有一个First Wind公司,经营着16个风力发电场。这个公司在GE生产的风力发电机上设计安装了一套传感器、控制器和优化软件,可以随时测量温度、风速、叶片的位置和螺距,然后加以优化。采取上述措施后,每台风力发电机增加了3%左右的电能输出,相当于一年可以多生产12万度电。仅此一项,风力发电场的年收入就增加120万美元。
此外,电子商务的异军突起也推动了商业业态的变化,这也是一个创新。中国企业到美国上市,最成功的就是阿里巴巴。近年来,中国的电子商务增长非常快,每年增长120%左右,2014年交易额达到14万亿元,有望在将来超过坐商。
电子商务还通过网络融入金融,进而改变传统的金融业务。例如,在阿里巴巴的网络平台上,商家可以凭借运营数据申请贷款。近三年来,阿里巴巴累计向22.7万家店铺提供了贷款,累计700亿元。再就是面向个人用户的金融理财产品和信用支付服务,支付宝联合基金公司推出余额宝业务,为网购群体打通了低门槛购买基金理财产品的渠道。上线18天,余额宝用户就突破了250万。这也是创新,是业务发展方式的创新。
值得关注的还有影响到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的大数据和云计算,这其中也蕴含了极大的商机。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谷歌公司的一位雇员从美国气象局的大气数据中发现了一个商机后就辞职了,创办了Climate公司。该公司根据美国气象局公开数据库里几十年的海量气象数据资料,分析历年的降雨、气温以及土壤等情况和农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分析结果开发了一个软件。这个软件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美国任何一个地方的农场明年的产量。这个软件引起了保险公司、期货公司的兴趣,保险公司可以根据预测结果出售个性化保险,期货公司可以据此制定相应的市场价格,Climate公司由此大获成功。后来,谷歌公司花了近11亿美元收购了Climate公司。谷歌收购Climate公司后,又将其注入到上市公司里,通过发行股票收回了12亿美元,谷歌公司也赚了1亿美元。
要顺利跨越新常态而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是十分不易的。要跨过新常态这个坎,一是要依靠深化改革、制度创新,激发创新和创业的活力。二是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用网络科技促进传统业态实现蜕变。只有借助最新的科技成果,我们才能实现弯道超车,使国民经济有一个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