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正文

《大飞机》:珍藏梦想的感动

2015年01月08日 14:09   来源:《大飞机》杂志   骆黎佳

  记得小时候唱的一首歌:“我有一个理想,一个美好的理想,等我长大了,要当科学家,要当工程师。”就如歌中所唱,在孩提时代,我对梦想充满着懵懂;进入大学后,在校园里挥洒青春,我意气风发地憧憬着,我的未来不是梦;告别校园,进入中国商飞公司这个大家庭,加入了大飞机事业,我感到神圣而光荣,遥望着一架架飞机翱翔蓝天,我仿佛一下子觉得“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这一梦想变得很近。

  然而,梦想真的就是那么轻而易举、唾手可得吗?作为一名普通的新闻工作者,让我懂得梦想的含义,是在一次次采访后的沉淀。翻开高高垒起的采访笔记本,密密麻麻字迹的纸页间映照着走过的足印清晰可见,更唤醒被收藏的感动点点滴滴。

  无法忘记一位工艺老总师的身影。那一回,到现场采访,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专家,为了找到飞机故障和症结,他钻到飞机底下、躺在冰凉的地面上全神贯注地查找着问题,5分钟、10分钟……一直过了20分钟,终于从底下爬了起来。这位专注工作的老专家,使我感受到一种质朴而真诚的力量,那一丝不苟的眼神像一道坚毅的光,能穿透到每个人心中。上飞公司有如此执着奉献的老专家,总装一线现场有这样本色质朴的情怀,令我在瞬间领悟了认真与坚毅有着如此坚定的力量。

  无法忘记一位数控老技师的大手。这位老技师的活细致而妥贴,是公司里数得过来的能手,经他之手的产品,质量免检。一手绝活令车间里的职工无不啧啧称赞。那一次采访结束,我与老技师握手道别,握住大手的那一瞬间,我感到这一双手是那样有力,那样粗糙,麻麻地刺着我的手。曾亲眼看到过他如何用双手灵巧地操控机器,而灵巧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重复和磨练,一种坚守与付出的力量,从他的大手中传递出来,令我感受到深深的震撼。

  无法忘记一位年轻操作工人的眼泪。有一次到阎良一线采访,与一位年轻工人攀谈,当他谈到自己的老队长时不禁动了感情。他说,每逢临时加班,年过半百的老队长总是带头奋战在一线,有这样的领导,我们还有什么硬仗打不赢?作为一个优秀的团队,他们这个集体有着极强的凝聚力,经受住无数次考验。这位热泪盈眶的年轻人使我明白,这个团队如此优秀的原因就在于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服从,而是流淌着的深深情感,正是这份情凝结成同舟共济的厚重力量。

  无法忘记一位80后妈妈的笑容。那次去采访的路上,在走廊拐角处遇到一位年轻的女工。她正在打电话,“小宝贝呀,今天乖吗?妈妈还要加一会儿班,你听奶奶话早点睡觉。”大概刚刚从现场回来,脸上挂着疲惫的面容,却反衬得笑容很甜。我回眸望着那弯着月牙儿的嘴角,温柔的笑容仿佛能融化所有的疲倦,好像再多的辛苦似清水般缓缓流去。那样的笑容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一种对辛劳的坦然,一份对工作的真挚,是民机参研人员勤恳耕耘、默默奉献的最好注脚。

  七年的工作经历,我走过青涩年华,不觉时间似水流逝。流年里,任行色匆匆,却始终不忘为什么出发,站在时光的彼岸,用自己朴素的情怀,回忆起一路的缱绻。

  一年又一年,见证着大飞机事业的从无到有,一架架新支线飞机腾空而起,上飞厂华丽转身为上飞公司,浦东基地的沃土上矗立起一座座现代化的厂房……企业的发展让我为自己是商飞人而自豪,笔耕不缀。

  一年又一年,步履匆忙地行走在总装制造中心各条战线上,多少感动,透过工艺老总师的身影、数控老技师的大手、年轻操作工人的眼泪、80后妈妈的笑容传递到我的心间。

  奔波劳碌、行色匆匆里,我常因细节而满怀喜悦,常有瞬间泪迷双眼,太多的感动倾注于笔端,成为不可磨灭的记忆。梦想的力量,总在平实话语中扑面而来,使我感受到一股股平和而朴素的清风,点燃着心中的缕缕星光,我的心因此而愈发踏实。

  有一位诗人曾经说过,梦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梦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梦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梦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当一个人有了梦想,工作就不会枯燥无味;当一个人有了梦想,时光就不会惶惶虚度;当一个人有了梦想,生命就不会暗淡无光。

  行者无疆,梦想无界。我将以记者的姿态,继续“走”下去、“沉”下去,去记录梦想的力量,去珍藏心灵的感动。而在用纸和笔记录型号推进的每一个脚印里,在勾勒创业者生动身影的新闻事业中,我有讲不完的故事,抒不尽的情怀,动不了的信念。在见证大飞机渐行渐近的伟大征程中,我们与读者分享的不仅是飞机,是事业,更是一种精神与荣耀。

(责任编辑:缪杰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