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远征
中国商飞客服公司飞行教员
从事飞行职业41年,驾驶过近10种机型,飞行时间超过24000小时,曾获一级飞行员和功勋飞行员荣誉称号、“上海市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现为中国商飞客服公司飞行教员,负责全动飞行模拟机教学工作。
时光,可以见证一个国家的沧桑巨变,也可以映衬一段人生的绚烂多彩。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性时刻赐予了那一年出生的谢远征一个无比响亮的称谓——共和国同龄人。当祖国迎来了她的60岁生日,谢远征也已到了光荣退休的日子。
然而,大飞机事业的召唤让他看到了发挥自身能量的机会——“我人虽已退休,但思想不能退休,只要国家需要,我将全力以赴。”一名老飞行员的心声,听来让人为之动容。
最难忘的一天
1995年11月5日,为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胡锦涛驾驶专机的经历,是谢远征40余年飞行生涯中最难忘的一天。
“那天,布鲁塞尔的气温是4~10摄氏度,风速约12公里/小时,可见度在21公里左右,湿度达到55%……”虽然近20年过去了,但谢远征却仍感觉历历在目。
当时,46岁的谢远征凭借出色的飞行记录获得了中国民航总局颁发的特级安全奖,在东航上海飞行部,他过硬的飞行技术和稳健的心理素质受到领导与同事的一致称赞。于是,为国家领导人驾驶专机的光荣使命落到了谢远征肩上。
“在那之前,我也为一些国宾驾驶过专机。比如,阿尔巴尼亚代表团飞往湖南韶山参观毛主席故居的包机等,但当真正意识到要为国家领导人驾驶专机时,内心着实亢奋了好一阵子。”
能被选拔为飞行员,本已是万里挑一。而为国家领导人驾驶专机,对于飞行员来说,无疑是无上的荣耀。
“那一次,胡锦涛同志从比利时完成访问后返回北京,我们驾驶的是由MD-11改装而成的专机。机组一共4人,我担任责任机长,负责飞机的飞行控制和安全。经过近9个小时的长途跋涉,飞机平稳降落在首都机场。整个过程中,我感觉全身的每一个细胞、每一条神经都不曾有过半点松懈。现在回忆起来,安全着陆的那一瞬间,我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的美妙。”每提及此,谢远征常常露出开心的笑容。那份欣喜和激动穿越了20年,听之让人神往。
些许遗憾与不甘
一般而言,中国飞行员的退休年龄为60岁。退休后,如果通过民航局的体检要求,保持合格的飞行技术,可以担任教员机长至63岁,担任副驾驶至65岁。
2009年,伟大祖国迎来了60周岁的生日,与祖国同龄的谢远征也到了功成身退的时刻。然而,在谢远征的内心深处,有一个遗憾却深深埋藏了数十年。
“1982年,我们国家自主研制的国产大飞机‘运十’成功首飞。当时,国家选用的是有波音707驾驶经验的飞行员进行试驾,因为这款型号与‘运十’较为相近。我当时主飞MD-82,错过了驾驶‘运十’的机会。”
谢远征边说边打开电脑,向记者展示自己曾经驾驶过的10余种机型。“这是运五,我在航校培训时最早触摸到的真飞机;这是苏制里-2,能坐28人左右,1969年我正式分到民航上海管理局,第一次驾驶正式运营的飞机就是它了;这是英国的三叉戟,和波音727很像,我飞了将近3000个小时;此外,还有安24、MD-82、MD-11、A320、A340等等。不过,说到‘运十’,我始终还是没能与她结缘啊!”谢远征如数家珍地介绍着每一个飞机型号,谈到“运十”时,眼中透露出些许遗憾与不甘。
“退休那年,春秋航空想请我去。当时,民航华东局局长沈泽江告诉我,中国人要造自己的大飞机,国家这次很重视,项目正式启动了。现在,急需模拟机教员,问我是否考虑参与。我立刻放弃了春秋航空的邀请,来到中国商飞客服公司,担任模拟机教员。”
随着大飞机项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精英纷纷放弃高薪,参与到项目中来。谢远征也加入了这支承载着国人期望的光荣团队,“早期在航校练习的飞机很小,到上海看到超过300座的大飞机,真是感慨万千。当时,我就想,中国要有自己的大飞机该多好,现在终于有机会一展所长了。”
新一轮“远征”
“以前的模拟机比较简单,所谓的视景也只是用摄像头跟着类似沙盘的实物拍摄。如今,ARJ21的全动模拟机已经完全数字化了,全动模拟机和真机的差异微乎其微,可以达到D级训练级别。”
经验丰富的谢远征对当前的训练技术和条件赞不绝口。尽管处在磨合期的模拟机尚未完全载入ARJ21-700飞机的所有数据,但在谢远征看来,客服公司现有的一整套飞行训练设备完全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
谢远征目前的主要工作是给飞行理论教员们上课,包括理解地面通电、飞行等各种程序,以及地面准备、起飞、收放襟翼、平稳驾驶、落地等完成正常航线运营所需的全部操作技能。
“启动右发——活门打开,N2上升——燃油流量上升,ITT上升,滑油压力上升——起动机脱开,活门关闭——慢车稳定……”如今,在客服公司ARJ21飞机全动模拟机内,谢远征每天带领着飞行理论教员们一遍遍反复训练着飞行程序。
“这帮孩子素质都很好,文化程度高,肯吃苦,关键在于没有接触过飞行,缺乏实战经验。好在他们的理论基础都很扎实,教起来就不太费力。”
聊起学生,谢远征喜欢将他们叫做“孩子”。“现在的模拟机教学是两个学员一组,飞行前我们会对上一次飞行情况进行讲评,并强调新课的训练重点,飞行训练结束后再及时解决暴露出来的问题,并强调本次课程的训练重点。经过反复练习,一旦他们有了实战经验之后,我相信这群‘孩子’的提高将会是飞跃式的。”
“我建议在大飞机的设计团队中增加飞行员,吸收直接使用人的意见。这样的话,诸如哪种侧杆、驾驶杆、手柄比较好用,哪种仪表更加直观,襟缝翼手柄如何设计更稳妥等问题,或许能得到更好解决。”
谢远征的探索和思考,并不局限于自己的工作范围。为了祖国的大飞机事业,他又开始了新一轮“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