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正文

《大飞机》:2014空难频发为哪般?

2014年10月16日 13:33   来源:《大飞机》杂志   余自武 韩铖熹

  2014年,对世界民航业而言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在发生了一系列航空事故后,人们对航空安全的质疑不断升级。

  不过,空难固然令人悲伤与恐惧,但因噎废食却不可取。作为一种便捷、高效的交通工具,飞机的优越性和不可替代性有目共睹。展望未来,航空业仍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美好前景。

  不平静的一年

  今年伊始,世界范围内陆续发生了几起造成人员伤亡的航空事故。

  2月16日,尼泊尔航空一架DHC-6“双水獭”飞机坠毁,机上15名乘客和3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以下简称“马航”)MH370航班失联,227名乘客和12名机组人员“失踪”,至今下落不明。

  仅仅4个月后,7月17日,马航MH17航班在乌克兰境内的顿涅茨克地区坠毁,机上298名人员全部遇难。目前,原因尚在调查中。

  7月23日,台湾复兴航空GE222航班,由于遭遇恶劣天气,在澎湖马公机场附近迫降失败,机上人员48死10伤。

  7月24日,阿尔及利亚航空AH5017航班坠毁于马里北部的戈希地区,机上110名乘客和6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8月10日,伊朗塞伯汉航空5915航班从德黑兰起飞后不久坠毁,机上人员39死9伤。

  一连串航空事故的发生,震惊了全球。飞行还安全么?人们不禁有些疑惑。

  空难原因解析

  上述空难,各有原因,分析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值得深思。

  马航MH370航班失联的原因虽然众说纷纭,目前尚无定论,但事件暴露出的飞机定位和通讯保障缺陷,却已经引发了业界的广泛讨论。

  现代飞机使用的全球定位系统(GPS)采用的是单向定位方式,卫星无法知晓使用GPS的终端(如飞机)所处的位置,因而无法作为反向搜寻的手段。

  地面雷达基站虽然能够有效确定飞机方位,但搜索范围有限,尤其在远离陆地的区域会存在“盲区”,无法对飞机进行全程定位。

  作为民航飞机标配的“黑匣子”,在空难发生后只能保持30天左右的供电,不利于搜寻。若要使“黑匣子”实时传输飞行数据,在技术上并无太大障碍,但费用过高。使用经济性方面的考虑是目前“黑匣子”没有更新换代的重要原因。

  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导航系统,是世界唯一的具有双向通信功能、可支持卫星对终端进行定位的系统,这项功能对于解决诸如马航MH370航班失联之类的事件会有很大帮助。未来在技术成熟时,“北斗”导航系统或将成为国产客机的重要技术竞争力。

  马航MH17航班空难暴露出局部地区军事冲突对于民航安全不可忽视的影响。国际航班为了节省燃油,通常选择最短路线,不可避免地要经过很多国家的领空。各国领空或多或少地受到军事管制,因此民航飞机的飞行路线需要严格遵守有关国家的规定。而MH17航班空难表明,不偏离航线只是基本规则,航空公司还必须时刻关注国际局势,及时避开冲突区域,才能有效保证飞行安全。

  复兴航空GE222航班坠机则是一起典型的因为天气和管理问题导致的空难。大风天气,尤其是风切变气象条件会对飞机的飞行和起降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

  具体来说,水平方向的强风可能会造成飞机失速,产生坠机风险;垂直方向的强风可能使飞机高度骤降,对机体结构造成损害,严重时可能导致机毁人亡;横侧向的强风可能会使飞机失去控制,产生严重后果。此外,诸如降雨、降雪、雷电、冰雹等气象条件,也会影响飞行安全。

  在台风麦德姆影响期间,飞机本应以规避风险为上策,但GE222航班仍然按期飞行,在气象条件很差时未选择备降其它机场,极有可能因降落时遭遇低空风切变并诱发飞行员处置失当,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阿尔及利亚航空AH5017航班据称也遭遇了恶劣天气。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地区时有沙暴,该气象条件严重时会导致发动机停车或阻断飞行员视线,后果相当严重。虽然最终的事故调查报告尚未出炉,但糟糕的天气有可能是导致坠机的原因。

  伊朗塞伯汉航空5915航班空难暴露出的是飞机年久失修带来的可怕后果。伊朗的境遇主要是国际制裁导致的,但是在世界上其他地方,资金和人才的短缺也会造成机队老化和维护不足。飞机是一种使用强度、频度很高的交通工具,在可靠性随着机龄增加不断下降的同时,如果不加以充分保养维护,势必会增大事故的风险。

  航空飞行的安全有赖于飞机质量,但还受飞行员操控、航空公司管理、天气状况、人为灾祸等因素的影响,每一起事故背后都有复杂的原因。但无论空难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其对于公众心理、航空公司、民机制造企业都会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历史上,麦道公司的DC-10飞机,因为在较短时间内发生了一系列空难而被勒令停飞,使公司形象严重受损,最终导致麦道资金链断裂等连锁反应。后来,麦道被波音兼并,曾经的荣耀只能在波音公司的新标志上找到些许痕迹。

  理性看待航空安全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2014年发生的空难在次数和人员伤亡等方面,并非特别突出,但是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这些空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第一,2013年全球航空安全记录良好,2014年的情况则相对较差。

  第二,2014年出现了“黑色七月”。在短短一周时间内,连续发生3起重大空难,造成464人死亡。

  第三,马航接连遭遇的两起空难,造成537人死亡或失踪,并且失事的飞机都是波音777,同一运营商和机型产生了很大的话题效应。

  第四,失联的马航MH370航班上有154名中国人,引发国内舆论的高度关注。

  实际上,2014年的“黑色七月”在历史上并非没有先例。2002年的5月也是黑色的:

  当年5月4日,尼日利亚EAS航空一架飞机坠毁,造成149人死亡。5月7日,埃及航空一架飞机坠毁,造成14人死亡。5月7日,中国北方航空6136航班坠毁,造成112人死亡。5月25日,台湾中华航空一架波音747飞机坠毁,造成225人死亡。

  一个月内约有500人丧生,导致人心惶惶。对于中国民航来说,当年还有4月15日中国国际航空129航班在釜山坠海,造成128人死亡,这对国内乘客心理的冲击远大于今日。

  而论惨烈程度,发生于20世纪后半叶的几次重大空难则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1977年发生在加那利群岛的费纳里奥空难,两架波音747相撞造成583人丧生。1985年,日本航空一架满载乘客的波音747飞机撞山坠毁,造成520人丧生。

  根据有关统计,1995年至2014年,航空事故的发生频率及人员死亡数均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如图1、2所示,虽然2014年目前的死亡人数超过了10年平均值,但从事故数量的角度看,2014年的表现还是良好的。

  面对突如其来的悲惨事故,人们不免对航空安全有些疑虑,这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若因此便得出“飞行不安全”的结论,则显得有些草率。

  作为运载工具,目前只有飞机和远洋船舶具有通用的国际安全标准,谓之“适航”,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它们的安全性。有关机构公布的数据表明:航空飞行每运送2940万人次才会造成1人死亡;每1225万飞行小时才有1人死亡;即使发生致命坠机,仍有1/4的生还可能。

  这些事故中,只有极少数事故是不可抗力导致的,违反操作规程、粗心大意等“人祸”才是造成灾难的重要原因。很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行为,让航空飞行的安全性“蒙冤”。但是每一次空难过后,航空业在设计、制造、运营、维护等方面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改进,一些典型的飞行事故还直接推动了适航标准的改进,从而确保民用航空更加安全。

(责任编辑:缪杰娴)